“徽派炒货行业中,炒得最早的是‘傻子’,炒得最大的是‘洽洽’,而炒得最久的就是‘小刘’。”8 年前对媒体说出这句话的刘天成,现在依然认可当时的判断。当年白手起家支口炒锅卖瓜子,顶峰时坐拥上亿元财富,刘天成的故事里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他向“傻子”年广久取过经,也跟炒货龙头洽洽交锋过。踏实、诚信的刘天成,“ 炒”出了一段辉煌经历。
厂区办公楼内挂着一幅“成因在人,败因责己”的书法作品。
饥饿感催生生意经
刘天成出生在合肥义兴镇,自幼家境贫困,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因此家中粮食常常是月头够不上月尾。
“有许多次做饭的时候,都不知道米在哪里,感觉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刘天成回忆说。在刘天成的自传《小刘大道》中他也提到,家里常常吃的是酱油拌饭。有一次,家里没有酱油了,刘天成接过母亲给的一毛钱去打酱油,从食品店出来后,又饿又兴奋的他往家跑时摔了一跤,酱油瓶也打碎了。眼看着酱油到处流,焦急的刘天成用手将酱油捧起来,然后一点点放入破碎的瓶子里。“那印象太深,一家人等着酱油呀!”在刘天成看来,因为饥饿,所以他当时整天想着就是“吃”。在自传中,刘天成总结说,这是他进入食品行业的一种重要原因。
在做小刘瓜子之前,刘天成做过多种小生意,而这些小生意都没有离开过吃。“卖冰棍,一支冰棍能赚一分钱,一天能赚几块钱。”刘天成说,从糖葫芦到爆米花等等他都卖过。爆米花实际上是体力活,同一个动作不断摇,晚上回家整个手臂都是酸的。一次,烧红的炭火正好落在了刘天成的钱袋上,他伸手就去抓炭火,钱保住了,但手上被烫出了水泡。
街边支锅叫卖炒货
合肥老市民也许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解放电影院门前排队买瓜子的情景,这也是刘天成最为骄傲的回忆,“不要说过年过节,就是平时,摊位前也经常有人排着长队买瓜子。”刘天成说。
1982年,刘天成在合肥解放电影院前开了他炒货生涯的第一个摊点,那时四牌楼附近是合肥唯一称得上“商业区”的地方,人气很旺。“那时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电影是一种很时尚的事情,但看电影就要嗑瓜子。”刘天成说,凭借着商机和人气,他的瓜子摊生意越来越好。
成功后的刘天成,在其自传里写道:“算起来,我步入食品这一行业已经20多年了,天天和食品打交道,我却常常会想到饥饿。”
1978年,刘天成的父亲因劳成疾病逝,那年他18岁,家庭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当时最时髦的是在单位‘上班’,骑着自行车带着铝饭盒。”刘天成说,但这样的生活对他来说可望而不可及。没有别的门道,他才决定在路边支口锅炒炒瓜子花生之类的。那时的刘天成还是“小打小闹”,带着一口锅满街跑,“哪里有生意,就把锅支到哪”。
取经“傻子”年广久
“炒瓜子还可以开工厂!”“傻子”瓜子给了刘天成一个巨大的启示,“那时听说芜湖有个‘傻子’炒瓜子开办了工厂,还雇了人、发了财。”刘天成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后,觉得炒瓜子是他的本事,他也能干。
随后,刘天成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南下芜湖向“傻子”取经,“我当时做好了各种准备,以防人家不见我、不传我经验、给我脸子看。”但到了芜湖后,让刘天成没想到的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年广久竟然热情地接待了他,“带我参观炒货作坊,还给我讲解一些知识”,刘天成说,至今他对“恩师”仍念念不忘,“我一直把他老人家当做我的行业老师。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这个理一定要认。”
从芜湖回来,刘天成开始着手扩大炒货规模,增加了炒锅,还请来几个亲戚做帮手,用刘天成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做了老板了”。
从此,刘天成发现,原来炒货也可以做大生意,炒货市场原来那么大!而他在合肥解放电影院前的摊点也开了起来,他的炒货收入几乎每月都在成倍增长。
赖少其题字定品牌
“小刘”是刘天成炒货的品牌,从一开始沿街支锅卖炒货开始,刘天成就以这样的字号让顾客“认了门”,但最终让“小刘”固化成品牌的,还得益于一位老顾客。
在解放电影院前摆摊的时候,“小刘瓜子”在合肥城内已经小有名气,“因为很容易记,同时瓜子好吃,顾客也认可”,刘天成说,那时大家只有“认牌子”一说,还完全没有“品牌认知”。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著名画家赖少其先生。这样的“相遇”是刘天成万万没有想到的。
“赖老住在省文联大院,当时就在电影院斜对面,因为离得近又喜欢吃瓜子,所以常来光顾。”刘天成说,但那时他并不知道这位“老顾客”就是赖少其先生。1983年的一天,这位“老顾客”买了瓜子并没有走,站在摊前和刘天成聊了起来,“他夸我的瓜子好吃,也问了一些我家的情况”,刘天成说,最后老人盯上了挂在摊子上的“小刘”两个字,并认为这两个字好,亲切又上口,随后便自告奋勇说要给刘天成题写“小刘”两个字,那时刘天成也就答应了,但并未当回事。第二天,老人果然拿着字来了,刘天成展开宣纸一看,“赖少其题”的落款一下子把他惊呆了。
从那以后,刘天成就将赖老的题字作为自己的品牌,“这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我‘小刘’品牌的福气。”刘天成说。
小瓜子炒出大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小刘”企业快速发展,除了拥有自己的厂区外,产值也比过去翻了几番。“自己也努力了,但也有运气。”刘天成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而在他的一位企业家好友看来,刘天成踏实而且厚道。
1997年,厚道的刘天成到甘肃采购瓜子原料时一度被骗,最后通过两年的司法程序才最终追回了债款。“可能是发展太快、摊子太大,管理上出现了一些疏漏。”这之后,刘天成努力在管理和转型上下功夫。
2002年,刘天成查阅很多资料后,得知南瓜子营养价值很高,但它已是炒货中的“常客”。刘天成在一次出差中,几粒南瓜子不慎掉入茶水中,“谁知道拿起来一吃非常香,有股茶叶的清香”,刘天成从此得到启示,在国内首创“茶瓜子”并赢得市场好评,这也是他自认为最值得称道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