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随着小长假的结束悄然而去。在人们的记忆中,端午节依然和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叶等传统文化项目密不可分。端午期间,全国各地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场传统民俗的文化盛宴。
非遗节目 精彩纷呈
在北京市延庆县,第六届北京端午文化节暨北京市首届“非遗大观园”举办。作为首届文化节的重头戏,“非遗大观园”兼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吸引了广大市民参与。“非遗大观园”内不仅有传统的包粽子比赛,还有各类北京特色手工艺品展示、延庆有机农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售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展位包括景泰蓝、面人、绢花等,这些展位上不仅有精美的手工成品,还有手工艺人现场演示制作过程。
在浙江,农历五月初六,很多群众齐聚浙江省庆元县袅桥走桥祈福。庆元端午走桥活动是庆元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了解庆元古代乡村社会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于2012年7月列入浙江省第四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走桥”活动集民间歌舞艺术、服饰艺术、祈祷仪式为一体,融情于古廊桥,场面壮观,体现了淳朴庆元人民对廊桥的归属之感、寄托了山区民众祈求福祉的深切愿望,承载了一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江苏省苏州市,端午节期间,会举办“吴地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日程表上,吴地龙舟邀请赛、伍氏宗亲祭祀、首届吴地端午赛诗会、花式粽子冲击吉尼斯纪录、端午民间舞蹈和民间习俗展示等一系列民俗特色鲜明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
在海南万宁,端午节当日,“万宁杯”2014海南省龙舟锦标赛在侨乡万宁市和乐港北港海湾开赛,来自定安、陵水、琼海、澄迈、文昌、万宁等沿海市县9支参赛队伍竞渡龙舟,观众都来此感受百舸争流,欢度端午佳节。据万宁县志记载,港北赛龙舟自宋朝开始,在每年“端阳节”那天,港北沿海的渔家儿女于初四破晓前便宰鸡杀鹅、包粽子。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鲜活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虽然我国已经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其保护和传承工作仍任重而道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认为,充分利用端午节的机会,在全社会普及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知识,有利于大家深刻地理解端午节及非遗背后更加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
端午粽子 香飘四溢
端午节,粽香飘,“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粽不同。”包粽子、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今年的粽子可不光是咸味粽子和甜味粽子。随着电商的加入,记者从淘宝上搜到了巴马香猪江山酸菜肉粽、榴莲粽、香芒粽等名称各异的粽子,商家在粽子口味上的创新功力可见一斑。
为验证与粽子相关的创新实力,记者打开了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选择了“发明名称”这一检索要素,并键入“粽子”后,共检索到了350条数据。在具体数据中,记者看到了“一种青麦仁粽子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玫瑰粽子”“一种含有中草药配方的保健粽子及其生产工艺”“一种黑糯米粽子及其制备方法”等。这让我们看到,人们在遵循传统,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更有人在传统食品上大胆创新,不仅从材料上选用独具特色的食材,打造口味各异的粽子,更从营养、保健、天然等角度,满足人们“舌尖”上的需要。
“我们一方面遵循传统,一方面也有创新发展。”某老字号食品运营总监说道。用创新赋予传统食品新内涵成为了越来越多食品企业思考的问题。为了让传统食品能焕发出新的特色,该企业去年还与高校合作建立了研究所,专门研究传统食品的保鲜技术。“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更让都市人体验回归传统的风味,传统食品口感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保鲜实现物流运输,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该总监表示,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我们非常热衷弘扬传统文化,将美食与传统节庆相结合,也希望通过美食这一载体,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知识产权报 记者 于朗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