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水,绍兴酒。这一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绍兴黄酒宣传语。然而,近日《华夏时报》记者在绍兴某黄酒公司采访时发现,绍兴黄酒已基本放弃使用鉴湖水,而改用自来水酿酒了。因为鉴湖水已在十年前就被轻度污染了。
鉴湖水一直是水乡绍兴的骄傲,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鉴湖水不可避免遭受了污染,据该报道显示,自2002年起,鉴湖水质就被鉴定为类,水质轻度污染。既然水质被污染,自然不应再为了一句口号而死守鉴湖水不放,从对产品负责对品牌自重的角度来看,绍兴黄酒企业弃用鉴湖水是一个明智之举,毕竟产品要以质量为第一。
那么,自来水与鉴湖水相比,究竟有什么差别?据了解,绍兴目前在用的自来水水源自小舜江水库,该水库系曹娥江水系支流,虽然与古鉴湖水系有着地域差距,但小舜江的水质已经远在真正意义上的鉴湖水之上,其出厂的自来水水质达到欧共体标准,绍兴市民十多年来也一直在使用这水。相比于轻度污染的鉴湖水,应该说酿酒采用小舜江水是个明智的选择,就酿酒的品质而言,小舜江水远比古鉴湖水更有保证。
然而,绍兴黄酒之所以“躺枪”于“水门事件”,并不在于其品质或“血统”问题,而是黄酒企业没有及时向公众变更和交待生产元素的来源问题,因而陷入了信任危机。公众也许会问:既然用了十余年的小舜江水,为何一直未对公众告知?既然鉴湖水早已弃用,为何相关宣传内容未作及时更新?尽管黄酒的“酒酿”仍采用鉴湖源头冬雪融化的水源调制,但酒水已几乎没有鉴湖水的影子,这样的“疏忽”显然令消费者不快。
黄酒的品质提高了,对产品的质疑反而引来了,其中症结在于黄酒企业没有及时为产品亮明身份,缺少一个对公众的必要交待,好心反而办坏了事。由此可见,很多时候,人们对产品的信任建立于对品牌的认可与市场的口碑,而并不会计较于产品本身的“血统”贵贱与成分来源,譬如一些食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异地建厂,取材渠道变了,经营模式变了,但工艺流程不变,品质要求不变,品牌保障不变,消费者照样能够接受这种非原产地的产品。但前提是要在产品说明上及时告知。因为给产品“亮明身份”是企业的义务,如何选购则是消费者的权力。
如今身陷“水门风波”的绍兴黄酒企业显然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一时的大意导致落了“没有履行好身份说明”口实,以致消费者见疑,从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最终导致企业的诚信形象与品牌口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鉴湖水与舜江水,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以当前的水质而言,小舜江水更胜于鉴湖水,但作为酿酒企业,却没有保持沉默的权力,只有透明公开的义务,当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酒企就应该将酒水的“血统”与身份及时告知。绍兴黄酒的这次“水门”危机,对所有产品生产企业而言,都是一个生动的教材。
钱科峰
(时评人 杂文家)
前提是要在产品包装说明上正确告知,亮明身份是企业的义务,如何选购是消费者的权力。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