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讯 今日起,《进口食品不良记录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与以往停留在“口头警告”不同,首次引入“黑名单”制度,消费者可看单购买。
从今往后,一旦查出不合格,不仅是“口头警告”,还将受到不同程度控制措施。比如,对于列入《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已获得注册资格的进口食品企业,由国家认监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暂停注册资格或撤销其注册等处置措施,并报质检总局。
“一旦留下不良记录,进口食品企业只有‘纠错’通过后才能获得重新进入市场的机会。”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整改后,需向其工商注册地或最近12个月内有进口食品贸易记录的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解除风险预警。经直属检验检疫局、质检总局分级风险研判,认为其风险已不存在或已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时,才由质检总局解除风险预警以及控制措施。
同时,覆盖面与过去相比明显有扩大之势。“对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处理从针对单一的、某一批次的产品上升到针对一个生产企业、出口商或进口商的全部、全批次产品。”该负责人谈到,这直接会影响到某一个细分行业,甚至一个国家。
相关
今起馒头等
面粉制品禁用泡打粉
商报记者 黎静
重庆商报讯 今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泡打粉”(主要成份为硫酸铝钾、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责任编辑:赵雅雯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重庆一百度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