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全”似乎是不少企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甚至一度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若以此衡量,郑州亨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亨利”)显得有些特别。
从1998年成立开始,亨利集中精力研发速冻米面制品的配套设备,凭借“专业化、个性化”的定位在速冻设备行业站稳了脚;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视技术创新的亨利早已成为双汇、顶新、大娘水饺等知名大企业的优秀供应商。
如今,亨利已能为食品厂提供整体用冷规划和厂区自动化规划设计,成为“冷加工技术及装备的先锋和专家”,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设备和配套服务。 姚冰冰 /文
起步:“想做到不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
“想做到不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在亨利董事长郭明涛的观念里,别人已经做过并且做得很好的事情就不要重复去做了,要做有自己特色的事业。
199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郭明涛去了洛阳某制冷公司技术部,从事冷柜、冷库、制冷压缩机组的研究工作。国企稳定的生活让他感到束缚,1998年郭明涛辞职,组建亨利团队,开始涉足速冻设备行业。
当时的三全、思念已经生产饺子,其他一些小厂家也想做,于是亨利团队就开始做速冻机。“虽然都是制冷行业,但冰柜、冷库与速冻机的差别很大,速冻水饺的各项指标都没有参考数据,只能摸索着前进。”郭明涛说。
除了技术方面的困难,不被理解和资金问题,都为亨利在市场立足增添了更多阻碍,前期推广并不顺利。在不少大企业眼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亨利还没有与其合作的资质。
但郭明涛坚持认为,国内非标速冻设备市场还缺少开发,特别是速冻米面食品企业的配套设备,还没有企业去专门研发,一般都是调整速冻水产类的设备参数去满足企业需求。
“随着速冻米面食品品类的丰富,行业规范程度逐步提高,适用于水产类的速冻设备将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这种认识,郭明涛将亨利定位为“专业化、个性化”的速冻设备供应商,为专业化的用户提供非标设备服务,并在前期集中精力研发速冻米面制品的配套设备,也正是前期扎实的研发功底,让亨利在速冻设备行业能拥有今天行业专家的地位。
案例:核心技术制胜,终获双汇青睐
凭借技术优势和到位的服务,亨利逐渐在速冻设备行业崭露头角,产品也更加细分,果蔬、畜禽、米面、海鲜等领域都有专业的设备。
这时,如何与大用户展开合作,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了郭明涛最关心的事。
从2004年起,亨利便有了两次在双汇投标失败的不愉快经历。当双汇提出一次完成烤肠速冻的要求时,亨利进行了第三次投标,由于不抱太大希望,郭明涛投标后便离开了。当他和团队从双汇总部漯河撤回郑州途中,双汇评估团队却打来电话,要求进行技术环节的讲解,以证明亨利设备的可行性。
郭明涛和团队立即折回漯河,通过层层推理验证,以及连夜对烤肠进行的速冻实验,证明亨利提出的新方案能够满足双汇对节能速冻设备的需求,亨利速冻设备首次供应双汇便以90多万元的价格成交。
2006年,双汇集团对生产设备提出“流程再造”,旨在降低能耗。当时一吨肉食经过速冻隧道,耗电量在180度左右,双汇提出了将电耗控制在每吨100度以内的目标。
为了能在速冻设备企业中遴选出优质供应商,双汇组成考察团对投标的5家企业进行了逐个考察,第一轮的考察评估打出来,亨利得分60分,排在最后一位。但在最为关键的技术评分环节,亨利却技压群雄,排名第一。
经过一番艰苦竞争,亨利的速冻设备终于再次入选双汇,而事实证明在满负荷运转情况下,设备速冻每吨丸类、烤肠混合产品时,最低耗电量只有75度。这种低耗能高效率的运作方式,让双汇设备采购部门彻底折服。从此,双汇集团80%的速冻设备由亨利提供。
现在亨利和双汇的合作已近亿元,并且和顶新、大娘、吴大嫂等企业达成了良好合作,拥有行业一大批优质用户。
优势:用心做事,认真服务,赢得长久信赖
郭明涛一直把人才看做公司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技术创新也非常重视,在研发生产上更是不惜投入。
目前,亨利公司约有120名员工,其中设计研发人员便有40多人,占全体人员的30%。
将服务理念贯穿到用户服务的始终,也是亨利一直在坚持的。从设计开始,亨利就引入“服务”概念,再延伸到产品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的一系列环节中,而不仅仅是售后的事。
为更好地服务用户,日常工作中,销售人员与用户洽谈到一定阶段,郭明涛会亲自做些用户的拜访工作。一方面是为用户更加细致地讲解设备的特点与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深入一线,了解市场的最新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产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