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两年,每月纯收入3万多元。说起共同经营的面包店,王印波和李慧宇情侣二人对现在能有此收入也颇感意外。
王印波和李慧宇是吉林农业大学2006级食品专业的同学。大三下学期,王印波就开始打算开一家面包店。想开店没有“实战”经验不行,王印波鼓励女友和他一起到面包店打工。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二人先后在长春市知名的两家面包店打过工。打工期间,李慧宇当过店面售货员,也有机会学习了制作蛋糕。王印波还找机会应聘到面包店的生产工厂,从包装环节开始做起。为能多学习些面包制作的工序和环节,过了实习期的王印波也不要求涨工资,只要求给他调换班组,烤炉班、西点班等多个重要班组王印波都待过。结束打工后,恰逢亲戚开面包店,王印波正好帮忙当起了主厨。李慧宇则应聘一家食品企业做起了质检员,和男友一起攒创业资金。他们边工作边寻觅店址。“商业区不敢考虑,租金太贵了。”王印波说。经朋友介绍,他们在居民生活区兑下了一家20多平方米的店面,店门前正是所在居民生活区的早、晚市一条街。
“我们攒了两万多元,双方父母凑了8万元,这就是我们的启动资金。”李慧宇说。除去兑店、房租、买设备和原料,10万多元没剩多少。
“我们没给店面过多装修”,在王印波看来,先把糕点做好吃才最重要。在选择制作面包和蛋糕所需要原材料上,王印波的要求是,与长春知名面包店的原料质量不相上下。卫生、好吃、实惠,是他给面包店的定位。
开店初期,面包店只做6种面点。观察逛早、晚市的老年人居多,王印波就选择多制作些枣豆糕、老式面包和无水蛋糕等老人喜欢的种类。随着面包店渐有声色,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成了面包店的消费主力,王印波便开始不断推出新品蛋糕和面包。目前,面包店共有30余种面点,年轻人喜欢的品类占到三分之二,有蛋挞、椰蓉面包、蛋糕卷等。“市场上同等口味的面点,我们这优惠3~5元不等。”李慧宇说,质优价廉才能有回头客。现在,店里时常有已经搬走的老顾客专程来买面包。
为了推陈出新,只要有空闲,王印波和李慧宇就会逛长春各类面包店,买人家的新品种来品尝,回来后再试着制作,或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良。每次推出新品,他们都会向顾客进行重点推荐。
虽说面包店借早、晚市地理位置之利,不缺人流量,但如何能让人流量变成客流量?王印波和李慧宇选择在早上多销售符合老年人的口味和价格的糕点;晚市时,则主推年轻人喜欢的糕点品类。
目前,二人的面包店每天消耗3000多元的原材料,每天有400多人次的客流量,每月纯收入3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