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佛山禅城 陶瓷产业的“华尔街”
时间:2014-07-11 15:58  浏览次数:

“几年后,这里将是中国陶瓷产业的"华尔街"!”站在国内首个陶瓷CBD、中国陶瓷中央商务区项目工地前,禅城区经促局一位负责人激动地告诉我们。

5年前,没有一个佛山人会想到,陶瓷能与“华尔街”产生联系。

这个全国最重要的建筑陶瓷产区在2007年启动产业升级,随后,陆续有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

是在“产业空心化”的危险论调中彻底沉沦还是涅槃重生?这是禅城乃至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招“险棋”,但最终证明,这招“险棋”走对了。禅城陶瓷不仅摸索出一条专业性的产业总部经济模式,也重新展现出依托于中国城镇化的朝阳活力。

如此剧烈的变化下,以禅城南庄为主力的佛山陶企在经历了数以百亿计的资本“全国布局”后,近两年又回流禅城。从浩浩荡荡的禅城陶瓷资本全国布局,到企业老板“回家”,陶瓷产业的进化历程,成为禅城产业集聚与资本吸附能力的最好诠释。

“逼出来”的全国布局

“那个时候啊,整个南庄到处都是烟囱。街道上的树都长不大的,几年了还那么矮小,树身上全是黄土。”在南庄罗南村,71岁的何伯向笔者回忆2007年前的街道印象。

2007年,被视为佛山乃至中国陶瓷产业的分水岭。在很多人看来,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分割线,其前后十年所包含的复杂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式产业进化的最好标本。

分水岭的前五年是佛山陶瓷非常特殊的五年,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仅一个南庄镇,在最鼎盛时期就有75家陶瓷生产企业、400多条生产线,陶瓷年产量超过6亿平方米,占全国1/4。

然而,数字背后的陶瓷产业是另外一番景象。2006年初,媒体开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佛山陶瓷能源危机、运输危机、环保压力、反倾销压力开始浮现,新线变少,老窑炉纷纷停工,一年中出现了20多家企业倒闭的罕见现象。

更糟糕的是,整个行业已经与环境“水火不容”。在2007年的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经常用“出门白手套、回家黑手套”来形容当时的佛山空气质量。

陶瓷产业的伪“高峰”,把佛山逼入一个必须进行抉择的“绝境”。

2008年4月,佛山决定动手整治陶瓷行业,连续出台三个文件,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把佛山陶瓷产业定位于“打造世界级的陶瓷之都”、“打造世界级的产业基地”。

在官方统计中,佛山陆续有220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仅剩下60余家企业还保有生产线。在主产区禅城,就有90家企业的生产环节实施关闭或向外迁移。

“当时的确是通过政策将陶瓷工厂往外"赶",但目的不是赶走企业,而是赶走污染。”禅城区经促局常务副局长毛伟锋说,产业整治有其“弹性”,对陶瓷企业进行了分类,禅城辖区内生产环节留下来的陶瓷企业都完成了清洁生产改造和提升。

这场“逼出来”的整治,让佛山陶瓷在颠簸中完成了一次艰难的进化。禅城制作出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先后启动一系列产学研项目,为陶瓷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清洁化生产迫使留下来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2008年的禅城数据显示,当年陶瓷产量比2006年相比下降近40%,产值却上升30%多。

而另一方面,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整个产业“顺水推舟”地进行扩张。据不完全统计,仅禅城外迁的陶瓷企业就在佛山以外的承接转移地购置了32000多亩陶瓷生产用地,直接投入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生产线250多条,形成年产约20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

事实上,佛山陶瓷向外地转移生产环节最早可追溯至21世纪初,当时掀起的这股“东陶西进”热潮中,其实更多的企业是向佛山周边的肇庆、清远以及河源等地转移。而2008年的陶瓷产业整治,则直接推动陶瓷企业向全国布局生产基地,“泛佛山陶瓷”概念的浮现,为日后总部经济形态奠定基础。

陶瓷业其实是朝阳产业

200多家陶瓷企业转产、转移甚至关停,面对这样一组数字,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担忧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按照设想,佛山要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陶瓷之都”以及建立“陶瓷总部经济”,即在减法瘦身的同时,启动乘法强身之路。“但那时很少人会相信总部经济能撑起陶瓷产业,就连广东省最权威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也公开质疑总部经济形成的可能性。”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回忆道。

“陶瓷总部基地”的重任落在禅城身上。但他们发现,佛山很难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其它地方没有一个专业性总部基地。”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执行董事周军说。

换言之,佛山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不仅是国内第一个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也是第一个专业性总部基地,无可参照,一切都得自己去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总部经济研究学者赵弘曾经为佛山打气。他认为,国外许多城市总部经济是依托特色产业总部聚集区发展起来的,如美国的底特律集中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总部、硅谷集中电子信息企业总部等,因此发展总部经济也是佛山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种方式。

这是佛山陶瓷转型的一招“险棋”,但显然走对了。如今,沿着季华路一路向西,从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到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禅城已经聚集全国陶瓷产业最具品牌意识的企业总部。在这几大基地内,陶瓷营销中心就有1000多家,属于总部的接近200家,其中不乏来自意大利、日本、阿联酋等国家的国际品牌。

在毛伟锋看来,尽管佛山不再是一家独大的产区,但紧握产业价值链两端,让佛山在陶瓷产业上仍旧能够保住领先地位。“其它区域可以简单复制生产线与展会形式,但佛山在研发和市场人才上的凝聚力,是其它区域市场难以超越的。”

这个时期的陶瓷产业,在摘掉“污染大帽”后展现出许多以往被忽视的吸引力。2001年,《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佛山陶瓷十强企业”,12年过去,榜单中的企业仍然处于行业竞争的第一序列,其持续强省的能力超过许多家电、家具、食品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屡屡在细分市场、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展现出耐用品市场少见的活力。




上一篇:杭州中小餐饮住宿企业所得税或减免二成   下一篇:北京放心早餐车出售过期奶 千喜鹤公司涉案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