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而食物以安全为天。
虽然《舌尖上的中国Ⅱ》没有将美食路线进行到底,而大幅度增加了“煽情”的人生故事戏份,但这仍然不妨碍这部央视有史以来最好看的纪录片席卷华人世界。
尽管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显示着国人在饮食方面的支出比例处于下降通道,然而即便是最悲观的经济学家,也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食品行业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当下,仍然拥有充沛的增长动能。这种未来确定性非常强的产业背景,恰恰是联想控股等各方大佬在近几年纷纷抢滩农业的最核心驱动因素。
正是这批全新的市场进入者,以全新的商业运作手法对与传统农林牧渔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泛食品行业以强有力的冲击,从而推动这一历久弥新的第一大产业开始孕育和生发出一系列的财资链式反应。《首席财务官》杂志选择了处于这场大潮激变中的三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案例剖析,力图带给读者一个微观且直观的思考和启发。
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事件结果包含有事件发生条件的反应称为链式反应。
用“财资链式反应”来概括过去5年以及未来5年中国食品行业内发生的最主要变化,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资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既是原因也是结果。以上市公司或投资控股集团为载体的巨额资本正在迅速改变这一行业的既有版图。资本的社会化随之而来的显然有财务精益化的必然要求,而长期以来中国食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偏低、供应链羸弱、生产运营效率偏低等痼疾也在海量资本的推动下需要找到一揽子解决的突破口。
因为落后,所以看好
如果要判断中国食品行业未来的增长潜力,首先需要破解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农产品增值率。而深加工是农产品增值的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增值率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发达经济体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都超过3:1以上,而我国经过艰苦的追赶,目前差不多达到2:1的状态。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曾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计算的话,2008年中国农业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同时,这份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落后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国家现代化水平低约10%。
这样反差强烈的落后状态恰恰是资本趋之若鹜的巨大市场机遇。
不久前出台的《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勾画出一个壮阔而现实的蓝海图景: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年均11%的增长率,2015年突破18万亿元;力争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年均增加0.1个点,2015年达到2.2∶1。
同时,《规划》在五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发展一批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品牌影响力强、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0%左右。
产业集聚集群有较大突破。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在优势区域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优势区域的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禽屠宰与肉品加工、乳及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85%、70%、50%、80%和80%以上。
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提升。到201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其中粮食达到80%,水果超过20%,蔬菜达到10%,肉类达到20%,水产品超过40%;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5%以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质的突破。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与溯源体系基本形成。到2015年,通过ISO等体系认证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65%。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1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能耗、物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可以说,上述五个方向就是中国食品行业涅重生、提升行业集中度的五个突破口。为此也引来了大批资本的蜂拥而入。
由于资本市场对食品业的青睐,中国食品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连续成为并购强度较大的热点行业。有统计显示,国内食品及饮料行业近年来的并购频度位居消费品行业榜首,仅2005至2012年上半年食品行业内发生了71起较大的并购事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雀巢收购徐福记、光明食品收购英国食品企业Weetabix(维他麦) 60%的股份、百胜收购小肥羊等。尤其令全球食品行业震惊的是,2013年中爆出的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的标的收购全球最大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
从上述并购活动的主体来看,耐人寻味地表现出外资与内资双向并购的特征。
资本大鳄引领财资升级
充沛的资本正在快速颠覆中国食品行业固有的传统运营业态。
以联想控股聚集干将与巨资打造的农业板块佳沃集团为例,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佳沃集团频频出手并购,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蓝莓全产业链企业和最大的猕猴桃种植企业。同时,有着联想系战略结盟意识的佳沃还迅速与智利、澳洲领先的果蔬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战略意识和操作手法,一时间让行业内的传统玩家们大跌眼镜之余倍感压力。
而传统的中国食品行业巨头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以近两三年来并购活动最密集的光明食品为例,其相继收购了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法国D IV A波尔多葡萄酒公司、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公司、英国维他麦等多家国外企业,主要围绕糖业、乳业、酒业、综合食品制造业等核心主业。
我们不妨以光明食品最新的英国维他麦收购案为例,来审视一下其财资水平已经进步到何种程度。
首先是交易结构更加合理。按照光明食品CFO曹晓风对媒体披露的情况,光明对维他麦并购估值的基数是12亿英镑,不包括负债的股权价值为3亿英镑,光明购买的60%股权价值实际为1 .8亿英镑。此外,维多麦9亿英镑的负债中,5亿英镑由光明食品进行债务再融资。
其次是融资方案更加聪明。根据曹晓风的阐述,光明食品此次向国开行、中行、交行等中资银行的贷款占融资总额的50%左右,另外还包括汇丰、苏格兰皇家、巴克莱、荷兰合作银行、澳新等外资银行的贷款。光明食品银团贷款采取的是“俱乐部融资”方式,即没有指定牵头行,而是不论大小银行都平等参与,利率低于平常的融资渠道。此次光明食品收购维多麦的融资采取了类似于“全杠杆”的方式。融资成本原来计划控制在4%以内,现在测算下来全部的融资成本在3%至3 .2%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