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市场建立起了对企业严格监管和对问题产品严厉惩罚的制度,使它们不敢为了追求利润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这些洋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并非没有闯过祸,但每一次都让它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在肉类食品生产中大量使用“过期肉”,上海市食药监部门的初步调查已经表明,福喜公司等将“过期肉”优先安排在中国市场,它充分表明了这样一个让消费者愤怒和痛心的事实,这些外资食品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利用了中国市场的监管漏洞,赚取黑心钱。
无论是福喜,还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这些企业在它们的本土市场,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固然在于自身的产品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西方市场建立起了对企业严格监管和对问题产品严厉惩罚的制度,使它们不敢为了追求利润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这些洋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并非没有闯过祸,但每一次都让它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令人遗憾的,这些洋品牌进入中国后摆出的却是另一副面孔,这与中国有别于国外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在中国的政府取向和司法考量中,习惯以支持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条件,从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往往会“留一手”。这种市场环境也对洋品牌产生了诱导作用,使它们在本土市场上被遏制的资本野性膨胀起来,干起了赚取黑心钱的勾当。
最近几年,洋快餐在中国市场上出现问题时有所见,但大多不了了之,无论是监管部门对其的处罚还是法院判处的赔偿,都是“轻描淡写”,不足以对制售问题食品的厂家产生致命打击,也不足以对其他厂家形成威慑作用。2012年,肯德基中国公司爆发“速生鸡”丑闻,但其实肯德基在两年前的自查中就已发现问题,却未作处理,对问题产品也未作召回,丑闻曝光后虽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却未受到严厉处罚。
这次发生的“过期肉”事件,刺到了中国市场的软肋。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进入一直抱以热忱欢迎的态度,并且曾经给予其“超国民待遇”。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今天,外资企业已经与内资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它们已经很少享受到特殊待遇。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严于审批而疏于事中监管,导致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监管不力。不仅在面对外资企业时是这样,在面对内资企业时同样如此,在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之下,政府更是容易产生对企业严格执法会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一些洋品牌之所以敢在中国市场上“胡作非为”,正是摸准了中国市场的这一软肋。
必须看到,美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食品企业的严格监管,是在吸取了许多沉痛教训后逐步完善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尽管刚刚建立,但不等于必须经历像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出现的混乱状态,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提升GDP的百分点,而是要增加民众的福祉,包括享用健康、安全、有营养的食品。
问题产品的出现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政府倡导的拉动内需的效果。政府必须加强食品市场的事中监管,让这块软肋硬起来。这种监管除了大幅度提高处罚和赔偿力度以外,还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媒体、消费者综合发力的机制,让包括洋品牌在内的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产生敬畏心理,以维护好自己品牌的行动来维护好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