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鸿
这几天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在肯德基买汉堡,服务员对我说,“先生,您的优惠券已经过期,不能用了。”“哦,你还知道过期的不能用?”
过期的优惠券不能用,过期变质的肉还能吃吗?7月20日,一则由东方卫视报道出来的关于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使用了由上海福喜公司提供的过期、变质肉类的新闻,瞬间引爆了洋快餐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食品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食药总局要求对上海福喜公司采取控制措施,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产品和原料,对企业违规行为要一查到底。上海市公安局也立即采取行动,进行立案调查。目前已经对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刑事拘留,并封存了约100吨产品。而洋快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连日以来各家媒体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并不少见,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对此都有些“麻木”了。7月22日的《东方早报(博客,微博)》上,一则题为《治疗食品安全“麻木症”》的文章就对此进行了一番评述。“国人在经历了一场场食品安全危机之后,在集体心理中形成了某种"防卫机制",或者叫作"麻木机制"。甚至还出现某种论调:"既然连麦当劳都出问题了,那以后就只能吃麦当劳了。"这种行为者抱定了"缩头一刀,伸头一刀"的悲观想法,既然怎么躲也躲不过,那就索性不躲。说到底,还是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
一家食品企业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底气,明目张胆进行造假、贩假并任意修改生产数据欺瞒公众和下游企业?7月22日,来自《京华时报》的一篇题为《洋供应商的毛病是谁惯出来的》的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指出,“想必是该企业已经在对中国市场环境的观察中形成了若干经验判断:一是,造假和违规不会有人发现;二是即使发现也不会支付致命的成本;三是支付成本后也可以以同样的手法追回损失。而这三点判断,几乎勾画出了当下食品生产领域的整体生态,展现了我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立法的滞后、执法监管的疲软,以及消费受众的弱势和宽容。”
监管的缺失,让人感到失望的同时,也引起了舆论对于监管部门的问责。不得不说,中国目前在食品监管问题上所做的努力是十分巨大的。不仅将以前多个部门重叠的食品监管整合形成了独立的国家食药总局,而且在立法环节上,《食品安全法》所做出的处罚也堪称史上最严,但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依然未能遏制。
7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上,一篇《舆情关注度过百万,43.3%的网友质疑监管失职》的文章,就为我们探底了中国的食品监管现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餐饮行业中企业众多,监管部门根本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战术。针对企业日常的表现,监管部门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等级高的企业被认为是安全保障做得好的企业,日常的检查相对少,等级低的企业才是日常大量检查的对象。”
当监管不可能实现人盯人,企业一旦坏了良心,在这种监管体系下,难免会出现钻空子的情况。7月23日《南方都市报》上一篇《沪食药监局:福喜有组织安排用过期肉》中提到了就算在严密的验证、巡检的体系下,企业如果想在此过程中使坏,也不无可能。“对于大型的、规范的餐饮企业,其对供货商的监管都有相似的流程。首先,集采购、生产、品控三个部门的人力,去确认供货商的资质。其次,要求供货商提供原材料的样板和检验证书,企业进行自检合格后才会通知采购部门下订单。此外,对供货商供应的每批次的产品,企业都会要求其提供检测报告,同时企业会再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检。通常采购商会对供货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巡查。即使这样,也难以杜绝供货商有意而为之的"违规"。”
企业为什么会在这套体系下可以毫不掩饰进行违规操作?除了对监管体系进行钻空子、耍手段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违规成本太低。如果我们单纯依靠《食品安全法》,其规定的罚款金额是“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这就导致食药监部门无法开出天价行政处罚,也就难以打痛无良企业。7月23日《新京报》上一篇《洋快餐“问题肉”的罪与罚》便从制度角度分析了关于食品监管的疏漏。“目前对食品安全违法企业的事后严惩,难以落实。这一轮政府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从之前管头管脚到"负面清单"监管,从事前行政审批、用门槛监管,转向事后的监督严惩,但目前很难实现公众期望的"罚到倾家荡产"。”因此,文章也借此希望中国食品监管机制能够实现“监管末梢要下去,事后严惩须上来。”
那么,供货商在提供“问题肉”的同时,那些出售这些带有“问题肉”产品的洋快餐们又是如何解释的呢?麦当劳首席执行官DonThompson表示,“被上海福喜食品公司的质检报告骗了。”对此,《光明日报》7月23日发表评论《食品安全底线不得挑战》表示质疑。“问完监管者,还想问问那些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请摸着良心说一说:福喜食品给你们供应臭肉、过期肉,你们难道也是被"蒙在鼓里"的吗?作为国际知名快餐企业,你们想必也是相当精明的买家,自有自己的监管质检体系,决不应该是被无良企业骗得团团转的"傻大妞"。”
诚然,食品监管问题仍然是社会治理中的一块“短板”。尽管目前上海公安局已经对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连锁企业进行紧急约谈。但出现了如此重大食品问题的下游企业却只是表示下架相关产品,并寻找新的供应商。但是这些餐饮企业没有一家因为采购了上海福喜的过期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伤害而向消费者致歉。
我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企业敢于在贩卖了问题食品之后,还如此理直气壮,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漫画/李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