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日化 >
一场花露水引起的的上海家化宫变(2)
时间:2014-06-18 10:57  浏览次数:

  令人关注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家化历次在上海重要企业改革、改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譬如,1956年上海全面实行公私合营,广生行吸收数家化学品厂后更名为“公私合营广生行制造厂”;再如,2001年3月15日,上海家化成为化妆品业首家上市公司。

  或许因此遗风,从2008年起,一直觉得国企体制机制障碍如鲠在喉的葛文耀,主动出击,多次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陈述意见,申请改制,力争成为上海国资改制先行先试的样本。

  孰料此役,成为葛的败军之笔,亦成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新一轮交锋中,后者溃退的经典案例。

  2011年9月7日,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团股东上海市国资委[微博]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其持有的家化集团100%股权。彼时,无疑是家化集团的最好时光,各路资本争相竞技。从弘毅投资赵令欢、鼎晖创投吴尚志、联想控股柳传志、阿里巴巴[微博]马云[微博],乃至中信资本、淡马锡、高盛等,均与葛见面过招。

  同年10月12日,复星投资、平浦投资(平安信托控股子公司)、海航商业三家竞购方正式浮出水面。

  海航资产整合故事的想象力有限,是葛文耀弃其主因。

  而主动宣布退出竞购、同样出自上海的复星投资的出局,动因则耐人寻味。由于海航商业入局,复星投资完成了陪平安“太子”读书的“历史使命”。但更核心的因素还在于,复星担忧即使花巨资掌握了相对控股权,他们对这家企业的控制力可能仍然非常有限。毕竟,葛经营家化多年,无人能撼动。

  不想,葛虽强硬,新伙伴却更为老辣。

  2011年11月7日,家化集团100%股权最终被平浦投资获得,平安由此辗转入市。对于此次竞购结果,外界多怀疑是否系上海国资主导所为,对此,王茁向《投资时报》记者坦言,当时以前董事长为代表的管理层其实有一定的话语权,“因为国资有个原则,是要参考管理层意见的。”

  笔者注意到,2011年11月交易定盘的短短一个月后,葛文耀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对平安入主后能打开的未来空间,给足溢美之词。

  在他看来,平安保险(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要跟外资竞争的理念与其不谋而合。葛认为,与平安结合,一可利用平安45万名保险销售人员,卖家化集团开发的新品;二能与平安其他投资产业结合发展。此外,平安承诺的数十亿元投资,也有助于葛文耀实现其他梦想。

  葛的宏大蓝图中,上市公司上海家化将专注日化主业,非上市公司家化集团将专注大时尚产业,包括SPA、酒店、手表等。后者,极尽高端、奢侈之风。

  他未曾想到的是,此张云图,从根子上,即埋下了与平安文化的冲突。

  熟知平安的人都清楚,平安文化起于保险业,保险业的典型打法是人海战术,这种基因,与一家化妆品乃至想成为奢侈品公司的基因,背道相驰。平安发展过程中,崇尚对外随时应环境变化而变,对内管理则以不变应万变,崇尚政令通达令行禁止。这和中国经济的走向相似,而奢侈品,讲究的是沉淀,是不变,和上海这座城市气质相匹配的小资文艺,两者大道不同。

  此冲突在家化子品牌“双妹”的争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010年夏,上海家化举公司之力,复兴了已有112年历史的“双妹”,此举宣告,家化进入高端时尚跨界领域。

  葛的理想是,即便亏损多年,也要着力扶持这一高端品牌。

  可在短期业绩为上的保险文化圈看来,这简直难以理喻。

  结果可想而知。记者发现,上海家化的现任管理层,无论是5月31日与投资者,还是6月10日与媒体交流时,都透露已将“双妹”排除在核心战略之外,未来的新战略,将聚集资源在5个核心品牌,分别是超级品牌“六神”和“佰草集”,主力品牌“高夫”和“美加净”,以及新兴品牌“启初”。

  现任管理层强调,“双妹”已成为要重新审视和回顾的品牌,这些品牌在过去发展中或多或少碰到了问题,他们需要重新审视,看其是否与家化的核心能力相匹配。

  除去定位差异过大导致矛盾激化,在投资界看来,葛文耀在引入新股东时,亦有失策之责。通常而言,任何一次外部资本的进入,与原有体系都会产生排异反应,关键要看,谁占据主导。显然,葛文耀对排异反应评估不当。更何况,此番平安移植进入的还不是一个简单器官,而是大脑。因此,就此角度看,此役错不在平安,在葛。

  其实,对葛文耀团队而言,警钟并非未鸣。

  平安进入上海家化之前的2010年,就已入主深发展银行。此后很快,深发展剧烈动荡陆续发酵,至今日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一位曾经投资上海家化超过5年、现已离场的基金经理向记者提示,葛团队但凡提前做了调研,也不会没有提防之心。

  回溯至此,王茁坦言,“过往最大的教训是,我们对将要合作的这个大股东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其成功路径、成功方法和成功文化理解得不充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的其他问题。”

  150亿到120亿的蹊跷变动

  在王茁看来,平安作为一家左右逢源、能高速发展的超大型企业,应该有一定的自信,有一定的控制权,但万事万物都有度,所谓“过犹不及”。

  “现任董事长谢文坚进来之前我跟他谈过,他说,他没听说过深发展和许继电气的故事,说在家化这里不会发生任何‘血洗’,我说那就好,那我们就同舟共济。”王茁虽未明确向记者道出与平安文化的差异,语境之下,实则处处扣题。

  熟悉平安的人士向记者指出,平安文化的核心,言简意赅聚焦于两个层面,一是能否迅速出业绩,二是绝对忠诚。

  葛文耀在平安入主家化之后,曾不止一次提到,在给予资源的同时,平安也提出,希望家化集团在2015年销售额突破160亿元。这是一家惯以考核短期业绩的大型保险企业,自然而然要给的经营目标。

  上海家化2013年年报显示,当年,上海家化营业收入为44.69亿元。这与160亿元,简直不在一个重量级。

  但戏剧性的是,根据谢文坚6月10日披露的上海家化新发展战略,到2018年,上海家化的销售收入将是突破120亿元。




上一篇: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国科协主题日活动互动活跃   下一篇:隆力奇构筑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