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韩肖)作为中国经济网两会报道系列活动之一,2014年“两会议食厅”活动将于3月8日召开。活动前期,活动消 息一经食品伙伴网论坛发布后,得到了网友的关心,如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机制、从业人员工作环境等问题在食品伙伴网论坛中展开了讨论。
加强食品的源头监管很有必要
对于现行监管方式和信息通报机制,网友“qhdtcw”表示,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到瘦肉精、甲醛血旺、地沟油,一次次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都出在生产的源头上。加强源头治理,前移监管重心才是关键。
网友“朱军”表示,在加大市场抽检力度,对于不合格产品弄虚作假企业严惩的同时,建立跨地区交叉抽查机制。
网友“y8d4p”建议,在食药局框架下设立专职的新闻发布及社会公共安全发言人,本地区食品安全实行周报制度,出现重大事件24小时内必须做出回应。
网友“清水先生”认为,流通企业也应建立和完善产品退货制度,管理部门应定期抽查相关退货记录,抽查相应的厂家,查看退货是否是依法处理。
标准制定应以保障健康为准
对于屡次被消费者提及的食品安全标准问题,网友“新小猫咪咪”认为,食品标准制订的出发点应该放在消费者身体健康上,比如,不管是什么水,人都要每天喝,那就要设定统一的质量要求。没必要因为不同的水种,设立不同的标准。
网友“42099777”指出,解决出口及内销的产品不一致问题,让企业愿意并不得不采用做出口的态度去做内销产品,会让中国食品质量及水平提升至少一个台阶。
食品从业者待遇有待提高
除了对食品安全要加强监管的呼吁,一些网友还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网友“冒泡泡”表示,食品行业入行门槛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 生产时间的无休止劳作,尤其是节假日更是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都造成食品人才的流失。提高和改善从业人员的待遇及工作环境,将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积极影 响。
网友“foodmate”则表示,食品生产企业门槛低,从业人员待遇差,对于整个食品安全是有问题的。但门槛提高,对社会带来的消费压力也不得不考虑。
职业打假人行为应被规范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职业打假人这一职业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对此,网友“xiaodaoli1991”表示,目前有拿假冒产品蓄意诽谤企业,和专门针对产品包装上诸如字体大小一类问题的打假人,对此他呼吁对打假人的行为应有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