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百灵参研抗肿瘤新药 分析师称竞争力或不强
曾疾驰在跨界道路上的贵州百灵(002424,收盘价24.23元)正在一步一步回归主业。
3月28日,贵州百灵公告称,26日与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西本草)签订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双方将共同参与化药5类
推荐阅读
关注微信查买卖点
迅速了解个股压力支撑位,买卖点…[详细]
香港假钞恐慌新药表柔比星脂质体开发项目的研究开发。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贵州百灵正在收缩非医药(行情 专区)战线,向医药主业靠拢。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贵州百灵此次投资的该类药物研发难度相对不大,其竞争性会打折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贵州百灵此前相继跨界肥料、地产、饮料等行业领域。从去年4月开始,贵州百灵斥巨资收购杨国顺、杨爱龙持有的祖传治疗糖尿病苗药秘方以及开设糖尿病医院、设置销售公司等方式,谋求回归医药主业。
“贵州百灵正在收缩此前跨界的战线,强化苗药龙头地位,还有意向综合(行情 专区)性药企转型。”医药分析师方永圣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本草为江中集团、江西中医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出资组建的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8800万元,其法定代表人杨世林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贵州百灵在公告中表示,上述合同的履行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该项投资对公司经营能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化学药品注册一共分为6类,化药五类为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贵州百灵此次参与研发的抗肿瘤药属于化药5类,研发门槛相对较低,新药上市后的竞争力与目前市场的想象可能会有一定出入。”一位张姓医药分析师表示。
“公司为该药物提供的研发资金为1亿元,而国际上大药企为研发抗肿瘤药投入的资金都在数亿美元,研发资金的短缺对新药研发也会形成制约。”该名分析师说。
事实上,抗肿瘤药物也是国内医药产业最薄弱的一环,A股上市企业中包括恒瑞医药(600276,收盘价33.05元)、江苏吴中(600200,收盘价10.59元)、海欣股份(600851,收盘价6.37元)、丰原药业(000153,收盘价6.86元)、华北制药(600812,收盘价4.96元)、海正药业(600267,收盘价14.26元)、沃森生物(300142,收盘价45.21元)等均有在研项目涉及该领域。
记者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信息显示,目前申请注册的抗肿瘤药物就在40个左右。上述分析师认为,随着将来该类药品审批通过,市场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
年报发布前高位减持成股神 龙星化工涉嫌内幕交易
年报发布前一天董事长胞弟高位减持成“股神” 龙星化工涉嫌内幕交易
此次减持时间为3月20日至3月24日,减持皆以竞价方式进行,减持过后公司发布了相关定期报告,公司股价开始有所回落
3月25日,龙星化工同时发布了2013年年度业绩报告以及2014年一季度业绩预报。然而,就在这两份公告发布的前5天内,即3月20至3月24日,龙星化工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江山的胞弟刘红山却大笔减持公司股份。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报告披露的前30天、定期报告预报披露的前10天皆为“窗口期”。对于这种踩“窗口期”减持的行为,有业内人士质疑,刘红山或涉嫌内幕交易。
从股价表现来看,龙星化工3月初股价开始上涨,至3月24日涨至近一年来的最高点,董事长刘江山的胞弟刘红山,即在这一天大笔减持公司股票,减持过后的几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开始回落。减持踩点精准,堪称“股神”。
增收不增利
龙星化工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23.4亿元,同比增长20.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5.71%,约为195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到86.02%。
对于业绩的不理想,龙星化工解释这与行业有很大关联。2013年,国内炭黑产能过剩局面日趋严峻,炭黑行业竞争激烈,炭黑盈利能力持续低下。2013年较2012年产能继续增加,炭黑产量增长了8.64%,主要是几家重点企业的产量有小幅增长。国内全行业2013年利润总额比2012年同期下降90.99%,近40%的炭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全行业基本没有利润。
费用情况来看,龙星化工2013年财务费用增长明显,约为9652.69万元,同比增长44.88%。公司称,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增加,2013年贷款利息增长23.98%;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汇兑损失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49.94%。不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激增3370.98%,约为3.66亿元,公司称,这是因为货款回笼增加所致。
公司业绩的不理想延续到了2014年一季度,预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00万元至1800万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17.7万元。亏损的原因,公司同样表述为主营业务面临的市场环境恶化,炭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季度原料价格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炭黑价格上调滞后且调价阻力较大。
董事长胞弟套现忙
业绩不理想,但却有重要股东踩在这一信息发布前1天疯狂出售所持股票。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今年3月20日,股东刘红山售出94.8万股,3月24日,刘红山分两次减持,各减持3708万股,三次减持皆以竞价方式进行,按成交均价计算,共计套现超过4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次减持行为踩点十分精准。显示,龙星化工股票3月初开始上涨,至3月24日,涨至当月最高点,盘中股价一度上涨至5.65元,这也是近一年时间以来,龙星化工的最高股价。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公司股价开始回落,刘红山便是在3月24日以5.57元/股的均价减持公司股份。
公司年报中“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显示,刘红山系控股股东、董事长刘江山胞弟。
按照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公告前30日内、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有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高管家属与高管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高管家属的行为在法律上应视为是高管的行为。因此,3月20日至3月24日期间减持龙星化工的刘红山,减持踩点精准,有内幕交易嫌疑。
广东基药腐败:华润三九等多家上市药企或卷入
继广东省人口与卫生计划委员会(下称“广东省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伍新民涉嫌基本药物目录增补违纪被调查之后,广东基药腐败案正不断发酵。
广东省纪委官网南粤清风网29日下午公布,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来自广东医药业内的说法称,涂瑶生被调查与伍新民被调查之间有关联,伍新民因涉嫌在去年广东地方基药目录增补中收受药商贿赂被调查,而涂瑶生则可能是药商和伍新民之间的牵线人。
上述说法并未得到官方核实,广东省纪委称,目前涂瑶生正接受组织调查中,调查结果将于日后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涂瑶生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广东省中医研究所所长,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政协委员。
多位广东医药界人士向记者透露,业内一家知名药品代理商广东三信药业董事长魏林华或卷入伍新民被调查一案,而魏林华与涂瑶生关系紧密。
本报记者曾试图向三信药业核实魏林华被调查一事,但该公司行政人士称董事长出差未归。
一位接近魏林华的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涂瑶生与魏林华两人是同乡兼校友。公开资料显示,涂瑶生、魏林华都是江西人,均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药系统内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本报,伍新民在广东省卫计委负责基本药物政策,涂瑶生此前也在广东省卫生厅任职,魏林华作为药商,这三人短时间内相继被调查,又是利益相关方,难免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自去年3月新版国家基药目录颁布以来,国家卫计委一直强调“回头看,从严增补”,但各地的增补激进仍超出市场预料。
去年7月,广东在全国第一个开启增补“大跃进”模式,增补278个地方基药品种,其中独家品种超过100个。
“实际上,广东两轮基药增补中,独家品种的数量超过了200个。而且不少是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争议的中药注射液品种。”国药控股高级顾问、资深行业专家干荣富告诉记者。
其中,广东增补的中药注射液包括血必净注射液、康缘药业(600557.SH)的热毒宁注射液、上海凯宝(300039.SZ)的痰热清注射液、华润三九(000999.SZ)的参附注射液等11个中药注射剂。而三信药业代理的血必净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多个独家品种均在目录中。
针对外界的质疑,广东省卫计委28日晚紧急发声明称,增补基药目录是为了解决基层医院“缺药用”的实际问题,增补工作依法依规。若发现在增补工作中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广东可能存在的基药腐败案,引发市场利空。28日,红日药业触及跌停,上海凯宝股价下跌3.37%,医药板块整体下挫。
医药分析师谭权胜告诉记者,新版广东基药目录目前已经在执行,第一轮招标结束,第二轮招标已经启动,官员涉嫌腐败案对此影响不大。“但是对其他省份的增补工作可能有影响,目前浙江和江苏都在准备增补,这些都是药品大省。”谭权胜说。
截至3月底,已有9个省市进行了地方基药目录增补,多地增补数量超过200个。干荣富分析说,这些省份地方增补目录有两大特点,一是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二是独家品种数量之多令业界震动。
记者注意到,红日药业的血必净注射液、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已经进入了多地的基药增补目录。
干荣富告诉记者,实际上在医保目录的地方增补中,地方乙类目录的遴选程序比较公开透明,而且增补幅度不会超过国家医保目录总数的15%。“我认为,各地基药增补数量应该控制在国家基药目录总数的30%以内。”
光线传媒成资本雷区 机构热情明显退潮
影视公司孤军奋战不被看好
因为《泰囧》而一战成名的光线传媒(300251)似乎正在褪去光环。
3月25日晚间,光线传媒公布年报,年报显示其2013年净利润3.28亿,微涨5.71%;和2012年那份净利润暴涨76%的年报相比,光线这回交给资本市场的成绩单显然平淡多了,而更令投资者失望的是,光线预计其2014Q1的净利润会同比下降65%-80%。
如此剧烈的业绩落差,不免让人忧虑和起疑,曾经风光无限、市值压过华谊的光线,怎么突然蔫儿了?
机构热情退潮
在年报公布后,券商纷纷出具研报,评价光线的业绩,和以往的追捧相比,这一回,机构明显热情减退,甚至可以说略显失望。
中金公司表示,光线2013 年主营基本无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占据公司收入五成以上的电影业务增长乏力,2012年《泰囧》票房大卖,且是光线主投,在此高基数上,2013年尽管也实现了5亿的电影业务收入,同比仍下降14%,造成内生增长不显着。
而今年Q1,光线参投并负责发行的电影《爸爸去哪儿》票房达到7亿,成为今年的票房冠军,市场也一度因此对光线的业绩报以很高期待,但结果是,光线在此片的投资比例很低,主要是以发行方身份参与,因此收获的利润远不能与当年的《泰囧》相比,导致其Q1的业绩预告低于众多机构的预期。
尽管也有不少机构的研报对光线今年后续的电影表现有期待,但从流动股股东结构的变化中不难看出,不少机构实际上选择了暂避风险,以观后效。
2013Q4,多家机构退出了光线十大流通股行列,取而代之的是5名自然人,而在2013年的前三个季度,机构几乎包办了十大流通股股东席位。Q4的人均流通股从6766股下降到3799股,股票集中度明显下降。
上海某基金的文化行业分析师表示,“从2014光线公布的14部电影片单来看,确实也有不少值得期待的项目,但是,光线在每部片中的投资比例是多少,最终票房收益能分得多少,都不清楚,导致收益不好估计,就像《爸爸去哪儿》也大卖了,可是光线却没分到多少。”
实际上,如果降低《泰囧》超预期带来的高基数这一因素,光线2013年的年报并不算太差,9亿收入,3.28亿净利,利润率达到36.27%,创下历年新高。可是光线的市值还是从去年10月330亿的高位滑落到了206亿,缩水近四成。
前述分析师表示,“光线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资本市场看的是预期,光线各条业务线的表现都在面临一些压力。”财报显示,除了电影之外,光线的发家业务栏目制作和广告业务2013年实现收入3.3亿元,同比也下降了14%。
一位省级卫视的内部人士表示,“这两年虽然是综艺大年,但真正能赚大钱的是大型综艺,光线虽然是老牌电视节目制作商,但成名作是《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这样的综艺资讯节目,擅长的并不是《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这样的大型综艺。”在她看来,尽管光线也在尝试大型综艺,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引爆市场的大作。
“湖南卫视、灿星、SMG,这些机构在大型综艺上积累多年,而且,从去年开始,很多视频网站也开始向这个领域渗透,玩家越来越多,而且多的是有钱的金主,光线在这个领域面临的挑战是不小的。”该人士分析说。
谋划投资项目
和光线相比,华谊2013年的财报明显要顺眼得多:2013年,华谊兄弟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净利润6.6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72.23%。
这其中,除了华谊去年的《西游·降魔篇》、《私人订制》等大作助力,连续减持掌趣科技的股票也是主要原因,这一点,在2014Q1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一季度,光线尚有《爸爸去哪儿》勉强撑场,华谊发行的《喜羊羊6》和《前任攻略》都表现平平,但财报却预计说该季度实现净利3.38亿-3.85亿,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竟然达到3.6亿元,这中间又主要是减持掌趣科技的所得。换言之,如果不是握有掌趣科技的股票,华谊的Q1业绩比光线也好不到哪儿去。
“掌趣科技的股票简直成了华谊的财报修饰神器,只要主业差点,华谊就卖掌趣的股票来填,反正最后出来的财报永远很漂亮。”一位长期投资华谊的投资人打趣道。而资料显示,多轮减持后,华谊手中的掌趣股票仍旧有6100万股,价值约21亿元。
“华谊和光线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线,虽然电影不见得华谊拍得比光线好多少,但华谊看上去比光线安全得多。”该投资人分析说,“华谊比较早进行了游戏、影院、电视剧方面的投资并购,拿下了一些比较好的标的,加上股东中还有马云[微博]、腾讯,相比电影,这些业务风险要低一些,容易产生持续的现金流。”
尽管这样的投资,让华谊背负了偏离主业的质疑,但却更符合资本的口味。上海交通大学电影电视系副教授邵奇表示,“影视高风险的属性是很难改变的,即使在电影工业机器发达的美国也是如此,所以美国大的电影集团,其实也是背靠了更大的实业集团,比如米高梅属于索尼,环球的大股东是通用电气。单靠影视公司本身,很难抵抗风险。”
或许也是意识到单单依靠影视的风险,光线也在去年开始进行资本领域的投资并购,主要包括收购电视剧公司新丽传媒28%的股权。而且,在本月初,光线也再次发布了停牌公告,对停牌的原因,市场消息称或与光线传媒要进行手游、新媒体方面的收购有关。
前述分析师表示,“以影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投资并购才刚刚开始,今年以来,大大小小已经有40多起,涉及500亿资金,光线、华数、华录百纳等等都在停牌,无论是自己出手收购,还是引入战略投资者,都是在走产业融合的路。因为,孤军奋战、没有更大的业务在背后支撑,的确对于影视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要么自己做厚,要么找到靠山。”
湘鄂情频现大宗交易 或为券商处置质押品
湘鄂情无疑是上周大宗交易上最抢眼的股票。该股在上周频频上榜深市大宗交易平台,累计成交4100万股,金额逾2.6亿元,更有两笔交易出自机构之手。业内人士指出,证券公司在进行违约处置时,通常会将标的证券从专用账户转至自营账户,由自营账户寻找大宗交易接盘方一笔吃下,完成股份处置。
湘鄂情在上周发生四笔大宗交易。其中两笔为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分别成交1250万股、800万股,接盘方分别为广发证券武汉黄孝河路证券营业部、招商证券桂林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不过,上述两家接盘营业部在一到两天后,将购进股份倾囊售出,最新接盘方分别来自中信证券武汉建设大道证券营业部、新时代证券北京天通苑证券营业部。
据悉,上述两笔机构交易来自券商违约处置是大概率事件。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大股东克州湘鄂情在一年前分别用2000万股向广发证券、招商证券进行了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融资,但公司又在去年12月底以5.0元/股减持公司股份804 万股,根据相关交易规定,克州湘鄂情与两家券商通过约定购回式交易的股份无法正常到期购回。
沪上一位两融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是上市公司股东以所持流通股过户至证券公司专用账户,同时向证券公司借款的融资行为。如果到期后,股东无法正常履约,证券公司就会将专用账户中的质押品转至自营账户,由自营账户自主抛售。由于是券商自营卖出,故卖方席位显示机构专用。
“我们做过很多单类似业务。虽然是短期行为,不过依然存在市场风险。看起来只有1、2天的时间没啥风险。不过,一旦股市大跌,股价重挫,而大宗交易又有10%的涨跌幅交易价格限制,即使以涨停价卖给股东找来的其他接盘方,也有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知名大宗交易机构复利投资前员工透露。
在本次交易中,上述交易的“桥梁方”广发证券武汉黄孝河路证券营业部、招商证券桂林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分别是以6.4元、6.27元买入,而卖出价格分别为6.5元、6.39元,较买入价分别高出0.1元、0.12元。以此计算,上述两笔的短期拆借方的年化收益分别高达463%、348%。
*ST贤成领罚单 “八宗罪”皆涉实际控制人
一直被媒体不断曝出违规的*ST贤成终于受到了处罚。从2009年至2012年,*ST贤成共有八项违法事实被证监会一一核实并作出处罚,而这些违法事实皆与实际控制人黄贤优违规担保借贷以及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有关。
3月28日晚间,*ST贤成发布公告显示,证监会认定的公司违法事实共有八项。其中,在2009年至2012年中,有多项贤成矿业及下属子公司为借款提供担保的事项未在年报以及半年报中披露,涉及金额达到数亿元;此外,公司24147万元银行存款被法院冻结事项未及时披露,被实际控制人黄贤优控制的机构划转45000万元非经营性资金的关联交易也未被披露。
对此,证监会的处罚以警告和罚款为主,公司被责令改正,并处以6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高管均被处以警告并处以罚款。
由于公司涉及的违规担保案件众多,因此无法确定证监会认定的担保事项具体为哪一项。记者梳理发现,被冻结的24147万元银行存款以及被划走的45000万资金或许有迹可循。
早前,广西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4月23日冻结了创新矿业募集资金专管账户中合计共2.4亿元的募集资金,但*ST贤成直至事发两个月后的2012年6月26日才公告了这一事件。2012年12月,*ST贤成曝出有5亿工程款去向不明的事件。彼时,贤成矿业子公司创新矿业称,将预支付的5亿工程款通过两公司账户向贤成矿业提供的账户转账,但贤成矿业坚称一直未收到该款项,负责施工的两家机构也称未收到公司的工程款。
有分析人士表示,这笔“失联”的5亿工程款或许正是此次证监会查明的事项之一,实际控制人黄贤优控制的广州华胜、广州集有、源旺达等三家机构划转了*ST贤成45000万元非经营性资金未被公告。
根据*ST贤成最新的重整进程报告显示,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13年12月20日裁定批准《青海贤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贤成矿业重整程序。但由于公司股东的股权被质押及司法冻结等客观原因,重整计划规定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实施完毕尚需一定时间,西宁中院裁定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延长4个月至2014年7月20日止。
按照此前的敲定的重整计划,*ST贤成将在完成缩股之后,将获得净资产不低于20亿元的优质资产注入。
未按时提交反馈意见回复 *ST大荒重组被终止审核
*ST大荒成为首家因未按时提交反馈意见书面回复而被证监会终止重组审核的公司。这对于因连续亏损两年而“戴帽”的*ST北大荒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ST大荒3月29日披露,公司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终止审查通知书》([2014]47号),在证监会审核公司于2013年9月4日提交的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的行政许可申请过程中,因公司未在第二次书面反馈意见发出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回复意见,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二十条等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终止对*ST大荒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
在证监会3月28日晚间公布的最新重组审核进度表中,*ST大荒的审核状态已由上期的“申请人落实反馈意见中”变为“终止审查”,审结日期为2014年3月28日。此前,证监会分别于2013年9月13和2014年1月26日提出两次反馈意见。
至此,*ST大荒成为自证监会披露重组审核进度表以来,首家因为未在规定时间提交回复而被终止审核的公司。
回顾公司于2013年7月发布的重组方案,*ST大荒拟将持有的北大荒米业98.55%股权出售予控股股东农垦集团。北大荒米业因多年亏损,已成为拖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包袱”。上述重组方案一出炉,即遭到多方质疑,而北大荒米业股权问题也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
2013年9月5日,*ST大荒一天之内接到了证监会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是,经证监会查证,*ST大荒在2003年公告收购北大荒米业98.55%股权,此后在公开披露文件中一直显示公司持有这部分股权。事实上,直至2013年3月31日,工商登记材料才显示公司持有这部分股权,信息披露与工商登记情况不符,构成信披违规。
值得注意的是,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13年年报中三项涉及总金额高达5.04亿元的事项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出:北大荒米业期末存货中有36968.70万元未见实物;北大荒米业期末固定资产中有账面价值4844.23万元未见实物;北大荒米业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中,有8574.88万元未能取得对方单位的确认。
马钢12亿土地收储金折射转产阵痛
业绩勉强扭亏没让公司管理层松口气,令他们更头痛的是,马钢合肥公司的关停转产。
马钢合肥公司老厂区关停而腾挪出的3378亩土地补偿收益,已成为企业、政府、职工和市场多方关注的焦点。
马钢股份(600808)3月27日披露2013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57亿元,同比扭亏,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亏损4.46亿元。年报称“合肥公司因存在环境风险控制不足,将在今年10 月1 日前有序关停冶炼生产,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发展”。
年报披露当日,马钢合肥公司53名职工代表与政府、企业三方进行恳谈会,就员工补偿、转产安置、新上项目等问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现场气氛一度紧张,合肥公司董事长秦长荣当场落泪。
土地增值分成成(财苑)重点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虽然马钢股份已同意合肥土地储备中心以12亿元收回合肥公司瑶海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同,但后续能否参与土地收储后的升值分成,马钢和合肥市政府仍在谈判。
根据此前公告,因环境污染因素影响,马钢合肥公司将关停冶炼产能,测算资产减值损失等费用约12亿。而合肥土地储备中心将收回合肥公司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3377.9亩土地及地上部分建(构)筑物;并支付不低于12亿元用于补偿相应减值损失。
也就是说,本次合肥市收回马钢瑶海地块均价为不低于35.5万元/亩。但2013年合肥全年经营性土地出让均价为321.43万元/亩。位于合肥中心城区的合肥公司地块后期如能变更成为经营性用地再出让,拍卖总价将超过108.58亿元。
近年来安徽合力、国风塑业等上市公司,都已显著受益于合肥市的土地收储转让分成。对于处于亏损边缘的马钢股份来说,增值收益尤显重要。
跟据内部消息,马钢股份曾在2012年与合肥市签订备忘录,其中表示“马钢合肥公司现在存量土地补偿费用,市政府给与包定总额45亿元,今后土地收储增值部分不再给与补偿”。
马钢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瑶海区规划,如合肥公司搬迁完毕,现有土地可实现变更,变更后的增值部分主要由政府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贡献暂不明晰。他对上述“包定45亿元”的说法不予置评。
马钢合肥公司董事长秦长荣则表示,本次获得的12亿元补偿款仅为土地和部分建构物的补偿,后期可能会有其他补偿,但补偿资金将主要作为合肥公司转型发展的启动资金。
转产前景遭质疑
从去年12月受央视曝光环境污染至今,目前马钢合肥公司高炉冶炼设备已陆续停产,员工和企业、政府间的矛盾则渐渐升温。其中一个问题是,不少员工对公司转产项目的可行性存疑。
多位马钢合肥公司职工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合肥公司内部列出9个转型投资项目供员工选择,涉及钢材贸易物流、钢结构住宅、多晶硅生产和矿业开采等,目前公司管理层正寻求合适的社会资本进入。
据悉,合肥公司目前共有产能150万吨,即将停产的瑶海厂区主要为长材产品,此前,公司冷轧薄板等项目已搬迁至肥东县循环工业园,不在此次停产之列。
“根据公司今年的生产经营计划,肥东的冷板计划亏损1.1亿元,前期投资的冷板、镀锌等项目持续亏损,钢铁行业大环境不好,其他转型项目到底靠不靠谱?”有职工称,与其接受公司的转产安置,他更期望获得合理的补偿金,从此另寻出路。
“员工不愿转产安置,我们也很头疼。”马钢股份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钢铁行业利润微薄,如今我们哪来那么多资金安置员工?”
去年年底,马钢合肥公司净利润仅为1500万元。报告期末马钢合肥公司资产总额55.17 亿元、净资产为33.13亿元,其中马钢股份控股71%。
而马钢股份的经营状况更不乐观。除经营性亏损外,2013年马钢股份库存总计高达71.51亿元。随着2014年度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将于8月、9月、11月分别到期,共需偿付本金合计约 75亿元,扣除向马钢集团股权转让获得的对价款,马钢股份尚有约50亿元的资金缺口。
解决职工安置和转产问题等的关键,都被寄托在马钢股份和政府的协商谈判中。上述马钢股份相关负责人并未确认公司转型发展的方向,仅表示“一切正在洽谈中”。
钢铁业寒冬远未结束
马钢股份董事长丁毅去年10月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曾就合肥公司的问题表态,称马钢股份重组合肥钢铁(马钢合肥公司前身)留下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人员安置是其中之一。他当时认为,钢铁行业严冬时期即将到来,在市场竞争激烈和环保门槛提高的情况下,部分钢企必然面临关停问题。
本次关停合肥公司冶炼系统,马钢将淘汰150万吨产能,实际减少的产能并不大。
中信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部分民营钢厂近期受资金链断裂影响倒闭,国营企业中也不乏如马钢合肥公司迫于环保压力停产者,但国内钢铁产能本质上并未发生大的淘汰,钢铁行业仍不会有所起色。
但也有券商对此预期乐观,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本次马钢合肥公司可以视为国内“土地收储实现产能退出的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如得到效仿,将成为里程碑事件,提振市场对于钢铁行业产能退出的信心。
中金公司同时表示,根据与马钢股份证券部的电话会议,合肥公司关停后对马钢股份利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长远来看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针对马钢合肥公司停产事件,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认为,钢企转型、产能退出虽有阵痛,但无法避免。“产能退出和土地收储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钢铁企业如在环保硬性标准上不达标,无论是否予以土地补偿,都应予以关停转产,难办的是员工安置问题。”他说。
在此前召开的马钢合肥公司恳谈会上,马钢股份和合肥市瑶海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激动的职工们承诺,将在4月7日前答复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南宁糖业终止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 明复牌
南宁糖业(000911)3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本次筹划的重大事项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在公司股票停牌期间,公司聘请专家对筹划的重大事项进行论证,并向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咨询,论证结果显示,由于受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目前该事项的实施存在一定障碍,相关条件尚不成熟。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事项。
公司承诺,自公司股票复牌之日起三个月内,不再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份等对公司股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泰亚股份取消投资小额贷款公司
3月30日晚间,泰亚股份(002517 )公告,公司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旨在利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小额贷款市场需求大的有利条件,在提供小额贷款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筹建过程中,原先设立的投资方案已发生变化,同时公司综合考虑目前自身资金管理需求,以及小额贷款公司筹建期间金融市场的变化情况,公司决定取消该项投资。
此前公司曾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4,000万元参股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万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泰亚股份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尚处于筹建阶段,取消该项投资对公司本期和未来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公司同日公布年报,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39.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7.8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3.04%。
公司预计2014年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万元至-1,000万元,上年同期为119万元。
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2014年3月31日开市起复牌。
如意集团大股东逾千万股因诉讼事宜被冻结
如意集团(000626)28日晚间公告,公司接到中国远大的书面通知,因中国远大诉汕头市新国信贸易有限公司、黄瑜珊“股权转让纠纷案”,中国远大以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10,300,000.00股,为中国远大的诉讼财产保全提供担保。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根据“(2014)朝民初字第10456号”民事裁定书,将上述股份予以司法冻结,并于2014年3月25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冻结手续,冻结期限自2014年3月25日至2016年3月24日。
据悉,中国远大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股份75,085,35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08%。本次冻结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02,500,000股的5.09%,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3.72%。
海鑫事件致大股东股份遭冻结 美锦能源重组再陷“阴影”
受“海鑫事件”拖累,美锦能源大股东股份遭冻结,这对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重大重组事宜再次蒙上一层“阴影”。
美锦能源(000723)2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日前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将美锦集团持有的公司8300万股限售流通股股份及孳息予以冻结,冻结期限至2016年3月16日。
《民事裁定书》显示,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原告)在其诉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海鑫国际线材有限公司、美锦集团、李兆会(被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审理过程中,于3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该院认为原告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查封、冻结被告银行存款3.24亿元或其他等值财产;并据此于3月17日将美锦集团持有的公司8300万股限售流通股股份及孳息予以冻结。
根据美锦集团陈述,其为上述存在纠纷的借款合同的保证人。美锦集团与光大银行就此问题的沟通已取得进展,正在协商具体解决方案。美锦能源对此表示,鉴于公司目前正在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公司将进一步核查上述事项对此次重组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公司将积极敦促美锦集团尽快妥善处理上述事项。目前,美锦集团持有上市公司8300万股,持股比例为29.73%。
目前美锦能源正在资产重组事项。就在去年年底,美锦能源接到证监会通知,公司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宜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按照计划,美锦能源拟购买美锦集团持有的汾西太岳76.96%股权、东于煤业 100%股权、美锦煤焦化100%股权、天津美锦100%的股权以及大连美锦100%的股权,上述标的资产预估值合计约为101.2亿元。
不过,今年1月23日,美锦能源接到证监会通知,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稽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锦集团陷入诉讼的正是近期被曝光的海鑫债务危机。据报道显示,海鑫钢铁现有的6座高炉均已停产。由于资金链断裂,深陷债务危机,海鑫钢铁的风险敞口甚至超过百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美锦集团受海鑫事件牵连,持股遭到冻结。未来大股东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诉讼风险和资金压力,这对于美锦能源正在推进的资产重组或将造成一定影响。
华菱钢铁子公司疑涉财务操纵 利益输送暗道隐现
尚未挣脱钢铁主业亏损泥沼,华菱钢铁(000932.SZ)又被一纸举报信推向风口浪尖。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接到湖南衡阳市民刘琴芳举报称,华菱钢铁子公司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下称华菱衡钢)屡次包庇涉及私分公共财产及受贿的民企衡阳鸿基建设工程公司(下称鸿基公司)法定代表人屈地林,鸿基公司及屈地林与华菱衡钢相关高管利益勾连颇深。
2010年华菱钢铁巨亏带出旗下子公司华菱涟钢高层腐败丑闻,此后华菱钢铁新帅曹慧泉走马上任,并在此前后对华菱涟钢等子公司进行铁腕整治,试图令这家老牌钢企重焕生机。
如今拨乱反正两年有余,在武钢股份(600005.SH)、河北钢铁(000709.SZ)、包钢股份(600010.SH)等中西部内陆钢企纷纷盈利的情况下,华菱钢铁的钢铁主业却继续亏损。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实地调查发现,在华菱衡钢,内外勾连利益链条、关联交易成本失控等乱象远未根除:从原华菱衡钢剥离后成立的鸿基公司、鸿鑫公司等公司,或正沦为向华菱衡钢相关高管输送利益的隐秘暗道。
据多名华菱衡钢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为粉饰财报曾大肆进行财务操纵,“通过少计废钢等原材料使用量、虚增原材料及产成品价值,设备折旧递延计提、税收利息调节等多种方式,使得潜亏巨大的衡钢实现账面盈利。”
此外,华菱钢铁产品直销经销比严重失衡、公司组织构架“叠床架屋”,则令上市公司管理层级繁复相关费用大增,这两者亦被视为侵蚀华菱钢铁利润的重要肇因。
“华菱钢铁的种种乱象,本质上凸显的是国企广泛存在的委托代理机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通俗点说,国企管理者只是代理人而非资产所有者,且多数缺乏股权激励,干好干坏一个样。”市场人士一针见血指出,尽快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是华菱钢铁纾困的不二之道。
财务操纵“猫腻”
1997年底,湖南三家钢铁企业——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建成华菱集团,1999年8月,华菱集团旗下市场经营主体华菱管线(华菱钢铁前身)在深交所上市。
华菱彼时的掌门人李效伟颇富开拓精神和魄力,不但力推公司上市,还借助资本市场力量,使华菱钢铁在2004年营收达到237.86亿元,净利润达10亿元,成功跻身“中国钢铁八强”之列,公司还在2005年与国际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实现“联姻”。
此后,伴随着华菱集团的扩张步伐,华菱钢铁亦衔枚疾进,宽厚板、汽车板、电工钢等项目加速上马。不过,扩张除了带来高负债外,并未为华菱系带来太多补益。相反,急速扩张下管治措施和整合协调能力的缺失,使华菱钢铁业绩每况愈下。
财报显示,2010年至2013年,华菱钢铁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12.3亿元、-32.7亿元、-3.78亿元,但公司靠着出售资产收益、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收益,在2011年和2013年分别实现账面扭亏。
除了偏财补漏,华菱钢铁旗下子公司在粉饰报表方面亦是腾挪有道。华菱衡钢人士方道成(化名)称,近年来,华菱衡钢通过少计废钢等原材料使用量、虚增原材料库存,设备折旧递延计提等多种手段,将数亿元潜亏隐藏在表面盈利的华丽报表之下。
方道成透露,公司在将废钢炼成钢坯的过程中,经常少计废钢消耗量,从而达到少计成本费用、增加利润的目的,“比如某天实际使用废钢1200吨,但在生产成本上仅记为1050吨或1100吨,少计50吨至100吨,当然他不会记为1000吨或800吨,这样太明显。”
“此外,虚增原材料库存金额也是常用手段,比如明明只有5000吨废钢,却记为1万吨,甚至有一年公司的8000吨废钢已全部用完,但年底仍列在报表之中。”另一名衡钢人士廖德伟(化名)表示。
而一些常规财务处理手段,比如延迟偿还银行利息、延迟交纳税收、设备折旧延后计提等也被经常使用。廖德伟透露,华菱衡钢是衡阳当地大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对于延后还利息和缓交税收一般会予支持,这对于公司利润腾挪帮助颇大。
“这种腾挪本质上是将数年中的费用成本集中于某一年,从而为其它年度盈利留出空间,因此从财报上看,这类公司往往表现为某一两年轻微盈利而相邻年度巨亏。”财务分析人士龙余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
巧合的是,华菱衡钢2010年至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5527万元、225万元、-2.78亿元、1056万元,与母公司华菱钢铁相应年份的净利润数据趋势一样,呈现出典型的“一年盈利一年亏损”走势。
“实际上衡钢近年来一直巨亏,2012年公司总经理凌仲秋曾经在内部会议上透露公司历年累计潜亏达到7亿元。因此去年的盈利实际是做报表做出来的。”廖德伟如是透露。
相比花样百出的财务腾挪手法,华菱钢铁旗下子公司干部内外勾连,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牟利的腐败乱象亦不遑多让。
以华菱涟钢为例,在2011年之前,其管理干部裙带关系、关联交易几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华菱涟钢的9名高管中,常务副总刘继申、副总兼党委副书记焦国华等6名高管均牵涉裙带交易,这些人通过一家或多家关联公司与华菱涟钢发生交易牟利。
“涟钢的这类乱象,经过前两年的整治后有所收敛,但并没完全根绝,现在很多都已经转入地下,外面人谁看得到,又有谁来管呀?”3月18日,面对着华菱涟钢一片灰蒙的厂区,66岁的退休干部范新文(化名)连声喟叹。
据华菱衡钢人士方道成透露,由于衡钢这几年账面亏损并不太大,加上集团公司将整治重点放在亏损漏洞较大的华菱涟钢,暂时无暇顾及华菱衡钢,因此利益相关方相互勾连牟利行为在华菱衡钢依然大行其道。
鸿基公司前身为华菱衡钢修建处,此前主要负责华菱衡钢钢构厂房等设施建设,改制剥离后由原在修建处任职的屈地林负责经营。双方商定,华菱衡钢的钢构厂房等生产设施招投标项目,在价格质量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鸿基公司。
不过,这家表面上与华菱衡钢已没有任何关系的私企,却可以从华菱衡钢高价拿到工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到,华菱衡钢在建设50分厂近10000㎡的钢构厂房时,屈地林通过旗下鸿基钢构公司,在未经招投标程序的情况下,以1700元/㎡的价格拿下这一工程,而彼时同类工程市场价不过800元/㎡左右。
“屈通过这一工程赚了近千万元,当然这钱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头流入了衡钢相关高管的腰包。”方道成透露,华菱衡钢产业园的大部分钢构厂房也被屈地林的鸿基钢构纳入囊中。
3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华菱衡钢原50分厂外实地察看,浅蓝色钢构厂房壁上“鸿基钢构”四个红色大字赫然入目。
据一名曾在鸿基公司任职的人士透露,鸿基公司尽管多次从华菱衡钢高价揽下工程,但其近年账面一直亏损,甚至有时连职工社保费都要欠缴,“很多利润都被相关利益方瓜分”。
3月21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华菱衡钢总经理赵建辉和党委书记许平忠,欲就相关事项进行采访,但两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他们这是诈骗,衡钢已经起诉进入司法程序。”同日下午,鸿基公司法定代表人屈地林在接受采访时称,鸿基公司年收入3亿元,每年纳税不低于2000万元,他承认鸿基公司承接了华菱衡钢的部分钢构厂房建设,并反复强调自己对华菱衡钢贡献很大。
华菱钢铁董秘阳向宏则表示,自己对鸿基公司与刘琴芳的纠纷“不知情”,至于华菱衡钢涉嫌财务操纵一事,“肯定没这回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屈地林曾参与私分鸿基公司房产,在群众举报此事之后,华菱衡钢曾出面力保,最终仅给屈地林一个记过处分。
无独有偶。鸿基公司2013年将租赁给市民刘琴芳的物业,在未征得刘琴芳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收回,欲低价转售给市民左国栋,利益受损的刘琴芳愤而举报,继而牵出屈地林收受左国栋5万元贿赂。
然而,宣称与鸿基公司及屈地林并无关系的华菱,却停掉刘琴芳丈夫唐应波华菱衡钢中层干部的工作,勒令其回家做妻子的工作,同时在回复刘琴芳时称其举报不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份标明“华菱钢铁集团”的红头回复文件中看到,华菱称“屈地林将接受左国栋‘赠送’的5万元现金作为左国栋的诚意金上缴财务并入账,调查中没有发现屈地林有索贿情节。”
壳公司“层峦叠嶂”
华菱钢铁及大股东华菱集团经营实体股权结构繁复,而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频频借助这种繁复的股权结构进行资产腾挪,为上市公司解困救急,由此招致各方诟病。
华菱衡钢是华菱钢铁旗下经营钢管业务的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之下,此前长期存在着一家名为华菱连轧管的全资子公司。华菱衡钢的管坯和制管两大业务系统,管坯系统属于华菱连轧管,制管系统则切割为两部分,分属华菱涟钢和华菱连轧管。
“这种组织架构不但没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人为加大项目申报、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难度,还增加了很多管理费用和税务开支,侵蚀了公司利润。”方道成对此不无怨言。最终,华菱钢铁在2010年12月公告,由华菱衡钢吸收合并华菱连轧管。
不过,仅仅时过半年,华菱钢铁再次成立华菱钢管控股公司(下称钢管控股),按照李效伟的设想,这个二元经营模式分工明确:钢管控股是利润中心,主管人事、规划、资金、采购、营销等;衡钢是成本中心,负责生产、成本等。
“华菱衡钢和钢管控股实际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廖德伟直言,钢管控股是华菱钢铁当时追求政绩的产物。
他透露,当时钢管控股的目标是要进行国际国内扩张,不但耗费巨资在长沙租办公楼进行豪华装修,而且频频在国内外进行考察,“先是说要在新疆建厂,后又说要到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建厂,前后花了几千万元,最后什么都没搞成,钱都打了水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随着李效伟去职,新管理层很快将钢管控股这个壳公司弃之一边。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钢管控股净资产仅为570万元,当年盈利仅2万元。
在华菱钢铁及大股东华菱集团层面,组织架构尤为复杂,华菱钢铁旗下有华菱湘钢、华菱衡钢、华菱涟钢等子公司,而华菱集团旗下除华菱钢铁外,还有湘钢集团、涟钢集团等全资子公司。
这种架构为华菱钢铁进行资产腾挪救急提供了极大便利。仅在2013年下半年,华菱钢铁就进行了两次这样的资产腾挪。
2013年11月15日,华菱钢铁发布多份公告,称华菱湘钢拟将所持华菱煤焦化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湘钢集团,同时涟钢集团拟将其制氧资产和货币资金7亿元增资注入华菱涟钢。
转让焦化公司实现当期股权资产处置收益3.39亿元,两项资产重组完成后,华菱湘钢和华菱涟钢的资产负债率将分别降低1.46 个百分点和4.48个百分点,华菱钢铁资产负债率将由重组前的83.56%降至81.46%,降低2.1个百分点。
正是有了华菱湘钢资产重组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2013年主业亏损的华菱钢铁,最终实现净利润1.05亿元。
利益输送暗道?
内外营销“硬伤”
纵观国内钢铁产业发展态势,全行业的亏损是自2011年下半年才真正开始。熬过2012年的行业最寒冬季后,2013年开始缓慢复苏,多数上市钢企主业实现扭亏。反观华菱钢铁,2010年至2013年,其反映企业经营资产综合盈利能力的核心利润分别为-25.2亿元、-12.2亿元、-33亿元、-3.9亿元,与行业大势及同行公司迥异。
“除了内外勾连等腐败行为侵蚀利润,华菱钢铁的一个更大问题在于其营销体系主要依赖于中间商,经销比例远高于直销比例,大量利润流进了经销商腰包。”财务人士龙余良直言。
曹慧泉曾在总结华菱涟钢2010年巨亏原因时表示,华菱涟钢产品直销比仅为25%,而行业平均水平在60%左右,致使企业效益减少1.16亿元。事实上,不但是华菱涟钢,整个华菱钢铁均受累于直销比偏低这一营销“硬伤”。
华菱衡钢人士廖德伟称,华菱衡钢海外销售全部通过代理商进行,没有建立直销渠道,导致在海外销售上长期受制于人。
“典型的例子是,公司在2008年与国外代理商签了一笔10多万吨的钢材销售合同,此后由于冰灾影响了生产,冰灾后原材料和钢材价格飞涨,公司的生产成本大涨,按合同法冰灾属于不可抗力,衡钢本可以重订合同或提高售价,但由于这家代理商把持了营销渠道,衡钢不得不按照冰灾前的价格供货,最终这笔生意导致公司巨亏2亿多元。”廖德伟透露。
而在国内销售上,华菱钢铁也是经销商稳居主导地位。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与公司销售激励政策失衡不无关系:公司销售人员提成比例过低,远不及经销商通过返点等方式所获利润。
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销售人员积极性严重受挫,营销队伍流失较大。更有极端的例子是,部分销售人员将手中的意向客户转介绍给经销商,由经销商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其所获中介费竟高于自己直接执行合同的提成。
“像衡钢的销售队伍,原来有100多人,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人了,很多搞销售的干几年后就自己出去做经销商了,既卖衡钢的产品,也卖别的品牌。”廖德伟透露。
在他看来,华菱钢铁偏好经销模式,除了零售市场需要依赖经销商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经销商都与公司高管关系“铁杆”,“华菱的经销商多是在公司关系深厚的人,而有些高管也乐于与经销商利益共享,大量利润进了经销商和这些人的腰包,公司怎能不亏?”
“归根结底,公司不是自己的,又缺少股权激励,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叫他们如何不动心?”市场人士如是剖析华菱钢铁利益相关人的普遍心态。
三维通信一季度预亏超2千万
3月30日晚间,三维通信(002115)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50万元—2,9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010.09万元。
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始规模建设4G网络,但目前还是以移动通信核心网投资为重点,室内分布网络优化覆盖相对滞后;而2G\3G网络投资规模减少,导致公司短期内市场需求不足,收入下降幅度较大。
益生股份一季度大幅预亏
3月30日晚间,益生股份(002458)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000万元-7,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454.57万元。
因“H7N9流感”及国内畜禽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虽然出现公司主要产品需求缓慢复苏的迹象,但是产品价格和盈利水平尚未完全改善,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然亏损。
阳普医疗遭省医保累计减持5%股份
阳普医疗(300030)2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股东广东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简称“省医保”)自2010年12月27日起至2014年3月26日止累计减持公司股份比例达5.01%。
截至公告日,省医保尚持有公司股份873.26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