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不增收、高产低效曾是望谟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年,望谟县从更新观念入手,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重科技、育特色、壮龙头,农业产业化快步推进,产业化的“链条”托起了大农业。
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
过去一直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黄嗣贵,在县果蔬产业发展指挥部的帮助下,如今成了种植火龙果的专业果农。“现在种庄稼不能再翻老黄历了,一亩火龙果的收入比种几亩包谷地的收入高好几倍呢!”
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从粗放经营到科技引领……望谟县农业科技化的运作,彻底将农民从“靠天吃饭”的窘境中解放出来。
望谟是农业大县,良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蔬菜、水果产业成为该县新兴产业。2011年以来,望谟县已投入中央和省级生产发展资金11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00万元,分别在油迈、乐元、蔗香、昂武、复兴、大观6个乡镇发展火龙果种植,全县现有火龙果5000多亩,挂果近2000亩。
品种单一,技术得不到推广,生产处于低级化……这些因素曾严重制约着该县农业发展。面对这种状况,望谟县农业部门与省农科院等联手合作,积极实施农业科技标准化示范工程,协调推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培训、试验示范以及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推广。
该县桑郎镇稻田过去水稻收成后,土地就被闲置起来。在桑郎农民果蔬专业合作社及桑郎镇七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下,通过集中育苗,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如今,该镇反季节蔬菜种植已有3700多亩,平均每亩可增收1万元。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的板块发展格局。全县计划分三年实施蔬菜建设项目,建设蔬菜产业化标准园、采后处理和冷链系统等配套建设。
从分户种养到项目带动
黄庭成是望谟县依靠畜牧业项目发家致富的一个典型农户。
今年32岁的黄庭成,是蔗香乡板城村平洞组人。平洞牧草资源丰富,全组21户人家过去都养有黄牛,但由于管理不善,牛吃了农作物引发不少纠纷,导致农户不愿养牛。随着市场对牛肉和牛皮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黄庭成觉得养殖黄牛市场前景广阔,他想与弟弟黄庭祥以入股方式,牵头办一个养牛场。
黄庭成的想法得到了州县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州财政局和州畜牧局为他提供养殖贷款贴息9125元,县草地牧业中心无偿提供价值2万多元的草种,县农业局送了3台铡草机,安排技术员实地指导,县政府将其列为微型企业,给予5万元作扶持基金。
在政府部门帮扶下,黄庭成的养牛场已盖起两栋500多平方米的大牛棚,建了兽医室、品改室,并在县内各市场采购健康无病、个体大的公牛、母牛进行饲养。养牛场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改良、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现已有15家农户入股。2014年预计能繁母牛将达70头,年售肉牛收入可达50万元。
据了解,像村民黄庭成这样通过项目带动发展畜牧养殖业增收致富的还有很多。
目前,望谟县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县畜牧业走上示范带动良性发展路子,并实施了“林草套种、以草养畜、以粪养林养草”的林草畜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林草养牧、以牧促林的双赢目标。2013年,全县畜禽存栏11.2万头(只),出栏2.3万头(只)。
从单打独斗到龙头助推
初夏,记者走进望谟县蔗区,一片片绿油油的蔗园里,随处可见广大蔗农在田间中耕管理的身影。
“没有糖厂之前,我们的甘蔗都自己榨,因为技术掌握不好,榨出来的红糖质量差、价格低。有了糖厂后,我承包了500亩土地种蔗,一年可创收30多万元。”望谟县昂武乡村民陈正文喜形于色。
从小农经济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龙头助推”……望谟县通过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实施重点企业技改扩能工程,不仅成就了小农经济到农业产业化的“展翅高飞”,还培育出了制糖等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其中以洋浦南华糖业望谟中源糖业集团为龙头的制糖企业,2013年度榨季累计加工甘蔗10万吨,蔗农销售甘蔗收入5000多万元,有效带动了16个乡镇(街道办)6691户农户务工和种蔗。
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以产业集聚、科技集聚、加工集聚为方向,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园区,正成为望谟县现代农业的展示引导窗口和农业科技的孵化平台,这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