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07 09:09:26 来源: 河南日报 【 】 【 】
本报记者李保平本报通讯员段军廷
随着全国“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集聚区的招商引资已升级为“内抓服务,外塑形象”,有没有良好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招商的规模和集聚区的未来发展。
年前,河南圣光投资集团在对全省100多个集聚区精细挑选后,把投资50亿元的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孵化园项目落户在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就是对郸城投资环境的肯定。
圣光集团董事长周运杰说:“企业发展,千头万绪,可以说,政府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最基本的保证,就这简单的要求很多地方都做不到,我们几十个亿投到郸城集聚区,就是对当地投资环境有信心。”
郸城产业集聚区,率先在体制、机制、服务理念、服务意识上下工夫,练硬功,并以此为引领,打造集聚区的“服务品牌”,取得了快速发展。
2013年,集聚区主导产业年产值突破2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上缴税金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和26.9%。
最佳服务——赢在企业家的“认可”
看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就看一个地方民营经济的“活跃度”。
郸城,作为豫东黄淮平原民营经济很活跃的地区,早在2005年,郸城县就被评为全省民营企业发展先进县。
之所以郸城能留下好企业,打造出品牌,首先就是赢在政府各部门、百姓群众对企业家的“敬重”。就是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就是在投资环境上扑下身子,实实在在。这种对企业家的“敬重”之心留下了当地的好企业,做大了当地的好品牌。涌现出了天豫薯业、迪冉药业、财鑫糖业等骨干企业。
好的服务,赢得了当地企业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商的关注和大力度投资。
“在这里投资,我们真的少跑了许多路,少了许多后顾之忧,大到企业选址、办理手续、招商引资;小到产品销路、物流配送、生活习惯等,集聚区管委会都关心、帮助我们解决。”来自台湾的鼎祥制衣董事长汪心慈深有感触地说。
在建立高效服务的基础上,郸城近年来的硬件设施也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郸城集聚区,干净整洁、笔直宽阔的马路两旁,坐落着一排排整齐的厂房,生动地诉说着这里的巨变。近年来,郸城投重资完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配套服务工程,各种设施日臻完善。在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食品医药、化工、轻工”三大产业园合理布局,“制造、物流、商贸、居住、行政、文教”六大功能区设施齐全。以“三纵十横”为框架,以一路一景路网为体系,建成路网60公里,所有道路、街区全部进行了绿化、亮化,老城新区浑然一体,一座产业新城巍然屹立。
最佳服务——赢在“超前投入”
郸城虽小,眼界不小,数家企业在全国占据主导市场。
郸城虽小,投入不少,尤其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令全省很多县(市)汗颜。
郸城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每年都坚持拿出1000多万元奖励科技企业,这个做法看似和“最佳服务”毫不沾边,却成为郸城集聚区奠定竞争力的利器。
据记者了解,目前,集聚区拥有1个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常年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达10人以上,高级工程师16人,以科技高层次人才为骨干,打造医药、食品研发技术体系。
近三年园区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50余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3项,河南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荣获科技创新资金500万元,仅2013年财鑫、金丹就获发明专利5项,可谓成就非凡。
“我们不为招商而招商,不为‘卖地’而招商,我们的做法是,招一个,扶一个,壮一个,强一片,而要做的这些,企业必须做到有东西,有科技含量,有竞争力。”郸城县委书记刘广明一语道破。
“科技创新”已引领郸城企业实现了“升级换代”,夯实了发展根基,为竞争赢得了时间和实力。而今,科技创新在郸城已经成为自觉行动,郸城产业集聚区始终坚持提升主导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研发能力,以最优惠的政策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当前,“校企联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是集聚区培养、吸纳人才的主要途径,针对集聚区的产业需求和岗位特征,出台规范了制度流程,坚持新员工进行基础知识、职业化塑造等全方位的培训,实现教育发展与企业发展双赢的良性互动格局。
区内企业财鑫集团和金丹乳酸科技与全国十几所高校联合,建立了产学研科技研发体系。金丹乳酸科技是全省第一家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的县级企业,“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使我国的进口乳酸价格从每吨2万多元降到不足1万元,惠及全国企业,有力地支撑了全国乳酸产业的发展。天豫薯业从优质红薯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开始,把红薯产业升级为主导产业,按照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提升了规模档次,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2014年,郸城产业集聚区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一是着力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龙头,以学术创新带动医药、食品产业化。二是整合创新资源,逐年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打造科技企业聚集地,为企业新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三是建设高科技人才公寓,为高科技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保证高科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四是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推动力,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深化产学研结合,逐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有效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最佳服务——赢在机制保障
完善的服务,不是一阵风,而是贵在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就在全省很多集聚区还没有成立专门班子、队伍时,郸城就抓住我省推进集聚区建设的机遇,创造条件,积极落实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豫编办[2013]185号文件精神,成立集聚区管委会,对辖区7个社区实行直管。
据郸城集聚区党委书记王辉介绍,管委会内设综合事务部、招商服务部等5个部门,组建了一套完整班子,对产业集聚区实行高效管理,倾力打造服务高地。
一是县联席办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通优质服务“直通车”,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金牌服务”品牌。二是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帮扶企业责任制等,确定项目责任人。对项目实行“一个产业、一块基地、一套政策、一名副处级干部、一支专业队伍”的“一对一”服务,让企业成为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受益见证人,让“金牌服务”成为郸城招商引资的名片。
企业投资项目,贵在神速,难在推进。所以,落地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引擎”和“生命线”。郸城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规划机制、固定模式、强力推进、加快建设。
一是构建重大项目催生机制。形成了一整套涵盖项目生成、储备、决策、审批、管理、进度督促、重大问题解决、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的项目工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二是完善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引进项目的同时,着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由政府牵线搭台,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每个月由政府牵头召开银企调度会、银企座谈会,促成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形成双赢共建格局。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三是完善重大项目运行监管机制。实行重点工程月进度报送制度。对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资金到位率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及时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督促落实项目管理“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招标投标制、项目合同管理制、项目工程监理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完善重大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逐步规范与强化项目验收工作。严格环保、消防等专项验收工作,对竣工工程及时开展综合验收。还把项目工作的成效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定出台了《关于“优质服务,优化环境”测评办法》,由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指定法人代表,四个月测评一次,对测评排前三位和后三位的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最佳服务——赢在“产业名片”
在郸城采访,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食品行业的精深加工。普普通通的红薯,在郸城变成了“金疙瘩”。
在天豫薯业繁忙的生产线上,一端是红薯淀粉,另一端就打包装箱出口到日本、韩国。
“正是由于郸城在食品精细加工上的技术积淀,才催生、壮大了以天豫薯业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同时,还是因为广大医药企业对大量医药中间体的需求,又在郸城集聚、壮大了医药产业。”郸城县县长罗文阁说。
“四集一转”是我省建设产业集聚区的路径和要求,主导产业是奠定集群竞争力,塑造产业名片的关键。郸城产业集聚区牢牢把握“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培育的“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由于实现了企业链条发展,形成了集聚效应,当前呈现出良性循环,跨越发展的喜人局面。
近期,郸城着力于建链、补链、延链和强链;强力打造医药产业,在已入驻的医药企业人福百年康鑫、巨鑫生物科技、迪冉制药、神农制药的基础上,2013年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孵化园的落地入驻,使整个产业支撑力不断加强。随着圣光医药医疗器械孵化园年产30亿支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项目、人福百年康鑫医药年产口服液6.4亿支抗病毒口服液项目、巨鑫生物科技年产60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等一大批龙头项目逐步形成产能,郸城将成为豫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火热的骄阳挡不住发展的脚步。近日,随着总投资102.8亿元,包含工业、基础设施、服务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12个项目的集中开工,明年的郸城集聚区,将发生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