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烟草。烟草引入福建之后,首先在漳州种植,以后传播到沿海的泉州、兴化,发展迅速。明万历末年,便有商贾大户在新烟登场时设店收购,经防潮包装后贩运到台湾、新加坡和吕宋销售,烟叶已是漳州地区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石码烟草已传播到粤、桂、贵三省。石码(锦江)当时地处两县界区,建埠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逐渐成为漳州郡之门户,镇区手工业盛行,烟丝加工业也较早发达。同时,漳州府各县也普遍种植烟草。17世纪初,平和县种晒烟多,质量较好。
柑橘。福建历来是国内最重要的产地。漳州乳柑在明代前期已经成为贡品,《八闽通志》记载了漳州柑橘的品种:“朱柑,色朱而泽,味甜而香,为诸柑之冠。乳柑,兴福间亦有之,而漳地尤宜。白柑,花香皮薄,亦曰银柑、胡芦柑,有脐,盖乳柑之别种也。”其后,漳州人将其发展为商品生产,乳柑因而畅销天下。荔枝。明清时期,福建的荔枝名扬天下,漳州是荔枝的主要产地。以龙海市九湖万亩“荔枝海”最为著名,这里的荔枝品种以“乌叶”和“兰竹”两大品系为主,还兼收并容江南四省的荔枝名种品系共百余种。传统意义上的“荔枝海”,涵盖九湖、院后、庵兜、琪瑭等十几个村,是漳州“花果之乡”的重要体现。目前“荔枝海”面积近1万亩。
此外,漳州的渔业一向较为发达,明代嘉靖年间的《龙溪县志》载:“海乡之民多业渔,往往浮家泛宅……皆为机网以取鱼。海潮上,渔舟西归如乱叶,人多于鱼,利之厚薄,可知矣。”明末的台湾附近海域也是福建渔民的主要渔场,荷兰人占据台湾后,曹永和《台湾早期历史研究》:在台湾的打狗港等地向福建渔民征税,从其税收史料中可以看到当时福建渔民在台湾沿海的数量:自大员往台湾各地的渔船,1636年(崇祯九年)11—12月为94艘,1637年(崇祯十年)为128艘,1638年(崇祯十一年)为189艘,从台湾附近渔场返回大员的渔船1636年12月有3艘,1637年不少于167艘,1638年不少于186艘。
商缘
榨蔗作坊
糖廍中的主要工具:榨蔗石辊
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题“荔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