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千余吨转基因菜籽油流入中储粮总公司的国储库”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报道中没有明说转基因菜籽油不安全,但是在当前质疑和反对转基因的舆论中,无疑增加了一般消费者对转基因菜籽油安全性的担心。本网站最近刊出的罗云波教授和时雨的署名文章清楚和科学地阐述了国储库将进口(转基因)菜籽油与国产(非转基因)菜籽油混在一起这一错误行为的性质是“假冒、不伪劣”,不涉及对消费者健康的安全问题。
我(陈君石院士,以下不再标注)这里想讨论的是媒体的另一发“炮弹”——进口菜籽油基本是转基因,目前仍无能力检测分辨。这则颇具杀伤力的新闻对广大老百姓至少有两方面的误导作用,一大一小。小的误导是:尽管新闻中说的国储库不具备检测转基因菜籽油的能力是事实,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国相关转基因食品管理部门(农业、质检)都不具有这方面的检测能力。我国现有的整套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办法中就包括了检测技术,并且检测水平完全可以满足“把关”的需要。大的误导是:国储库的错误并不是由于没有检测能力,而是工作中的明显失误。按规定国储库在收进任何一批货物(如,菜籽油)是必须索取货物的凭证,包括来源、品名、批号等等。如果不是有意而为之,要发现进口或转基因菜籽油是很容易的,完全没有必要靠十分昂贵和费时的实验室检测;国储库也没有必要花大量资源来建立这方面的检测能力,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来检测。放大一点,当前我国的舆论已经把老百姓引导到主要依靠检测来保障食品安全的误区。
顺便说一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当局也应该尽快将现行的过于依赖抽样、检测的监管模式,改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下,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最后声明,我不是完全否定抽样、检测,在我国当前情况下,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和证据,恐怕还是不能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