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发布3·15案例 倡导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发布了5起维权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文化、个人信息保护、食品安全、产品三包等方面内容,与即日起施行的新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诸多亮点密切相关,是行政机关和司法审判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
5起维权案例中,“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责令美国苹果公司整改案”是一起行政机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去年4月,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在开展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时发现,美国苹果公司经营的“苹果应用商店”涉嫌提供56种淫秽色情网络出版物的中文应用。执法总队随即约谈苹果公司政府事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应用技术负责人,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将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中文应用进行全面清理,并加强应用上线前后的内容审核。在苹果公司将相关应用下架后,执法总队还与苹果公司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一旦发现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应用将及时作出处理。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沈睿表示,目前,移动应用领域盗版侵权、淫秽色情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还占有相当大比重,不仅需要执法机关进行有效监管,相关企业也要加大自身监管力度,做好客户服务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无论是苹果、安卓还是WINDOWS都没有建立事后审核的团队与主动监管的机制。产品上线后,内容提供商往往都会对内容做出大幅度的调整,这也是为什么淫秽色情、盗版侵权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移动应用程序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认真的做好客户服务,重点投诉及时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消费者向执法机关投诉的比例。”
除这起案例外,其它发布案例均属司法审判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河南法院审理的通讯运营商滥发手机短信承担侵权责任案,因原告司先生向被告通讯运营商索偿精神损失人民币1分钱而备受关注。据办案法官彭洋介绍,原告司先生在短时间内收到通讯运营商发送的服务提示信息400余条,不堪其扰,在向运营商反映情况时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因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案例中司先生自2010年4月15日被侵权之日起到2013年2月二审胜诉为止,经历了近3年维权之路,司先生拿起法律武器挑战通讯商的霸王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勇气着实可嘉。司先生请求1分钱的精神抚慰金仅仅是一个象征,但是更重要的说明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觉醒。通过一分钱官司的公正判决,就能有效的增强公众对法治信仰的信心。”
从3月15日起,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施行,有关修订从制度上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的司法解释也将施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表示,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是消费者低成本维权的新法宝,是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新起点。刘俊海强调,维护消费者权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强调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强调消费者自身学会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增强证据保全意识,避免实施不理性的维权活动。第三,呼吁政府部门要建立消费者友好型的行政监管体系。第四,呼吁法院开门立案,凡诉必理,快立案快审理,旗帜鲜明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包括行业协会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