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12日上午,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关分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南关区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为80多位老年居民讲授“保健品”防骗课。
近期“保健品”骗人事件多发
据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书记张黎明介绍,有些商户在他们辖区内开有一些老年养生馆、理疗店、保健食品经营店等,用一些方法邀请中老年居民到其店内免费体验,然后推销一些保健食品。其中,居民王大娘在一个义诊讲座上碰到了一位权威“专家”。“专家”向王大娘推荐吃一种蛇肉,可以治疗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疗效非常好,王大娘被说得心动,就购买了这种蛇,吃后没有任何效果。
据了解,辖区很多老年居民曾上当受骗。为了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该社区联合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关分局举办了这场主题为“人人关爱生命健康拒绝假冒保健品”的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判断保健品“蓝帽子”很重要
针对近来常见的保健品经营者宣传保健品能治病,导致很多中老年人受骗一事。南关分局保健食品科科长李秋实说,保健食品外观会有一个蓝帽子标志,并写有批准文号和审批单位名称,查看“蓝帽子”是防忽悠的关键。
据了解,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另外一类是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即营养素补充剂类。
“有些市民购买保健食品是为了治病,但保健食品只有调节肌体功能的作用。保健食品不治病,药品才能治病。”李秋实说,保健食品限定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对食用量有规定。而普通食品是所有人群都能食用的,不限食用人群,给身体提供营养,没有保健功能,对食用量一般不作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可以标示保健功能,而普通食品的标签不得标示保健功能。
视频短片直观揭示销售骗术
李秋实表示,老年居民对保健食品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在不清楚保健食品的功能的情况下盲目消费。主要有认为保健食品能治病、从众心理严重跟风购买等3个误区,一些保健食品经营者抓住了老年居民的弱点,乘机“忽悠”。
在讲解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同时,工作人员还播放演示了4段电视媒体曝光的虚假保健食品的视频,片中经营者进行了一些虚假的宣传,诱骗老年人购买其商品,以及一些当事老人诉说保健食品的危害等。生动的影像资料直观地揭示了保健品销售的场景和过程,给到场的居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看到这些视频,我挺震撼的,以后不会轻信所谓的‘专家’和‘名医’推荐,会慎重地选择购买保健食品。”居民纪女士告诉记者。
李秋实还告诉辖区老年居民,在受到不法侵害后,不要忍气吞声,这样会助长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居民要通过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以拨打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关分局的公开电话:88760038,反映遇到的问题。
这十招帮您拆解任何骗局
李秋实说:为了让居民受骗,“保健品”经营者精心设计了很多骗局,诸如广告宣传误导、健康讲座推销、免费活动洗脑、虚构权威证明、假专家义诊等。
李秋实表示,想要拆穿骗局,就要注意“五看”和“五不信”。“五看”:看标志、看包装、看名称、看批准文号、看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五不信”:不信各种体验、不信各种小广告、不信“权威推荐”、不信所谓“专家”、不信网络宣传。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一般为“国食健字”,批准单位只能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果保健食品的批准单位是某地方省份药监局,该保健食品则为假冒伪劣产品。一个保健食品对应一个批准文号,如果两个食品使用了相同的批准文号,其中一个保健食品为仿冒产品。
“我以前想买保健食品,但无法分辨真假,一直不敢买。这次的知识讲座十分实用,贴近日常生活,让我知道了鉴别保健食品真假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居民韩女士高兴地说。
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