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进一步提升了节能环保及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在报告中的权重。
“节能环保”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晏乃强教授:
报告指出在“拉动内需方面”明确将“节能环保”作为中央预算投资重点投向之一,这是个重要转变。事实上,尽管我国早已对涉及污染物排放的工程建设项目,有明确的“三同时”环保要求,但是部分工程在该环节投资预算过低,较难保证环保设施的工程质量和污染物减排需求。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过多,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尽管污染控制设施在各行业日益普及,但实际污染排放却越来越严重。如能将部分中央投资用于对现有不合格的环保工程进行改造补贴,可拉动内需(如消化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又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在“创新支撑和引领”方面,报告明确提出对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环保技术升级改造和提高环保标准。此外,围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政府工作报告具体地谈到实现该目标的举措和工作力度,体现了政府工作务实的工作作风。
“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 周朦教授: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着国际地理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调整,我国面临着保障资源可持续开发以及国家安全的严峻挑战:我国进口石油的90%以上依靠海上运输,维护海上和平、保证油气运输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人口增加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海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增强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的能力;近海资源利用多年来已达到饱和状态,急需寻找新的海洋资源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导致更多的灾难性天气,迫切需要提高海洋预报预警能力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史经验和当前现实告诉我们,世界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学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傅崐成:
海洋是人类共同的前途所在;当然也是我们的发展重点。长久以来,我们对海洋的经略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抑制,没能合理进行。现在,中国正在快速和平发展。在海洋领域内的合理使用,也在快速增加。虽然我们在国际法上处处在理,但是,一些还不能摆脱冷战思维的外国政客,却处处颠倒黑白,信口雌黄地指摘中国违背国际法。我们除了继续坚持国际法,合理发展我们的海洋事业,还必须加强国际舆论宣传,力争我们在世界海洋上的一席之地。
“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潘英丽教授: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推进重要领域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其中行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金融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举措都十分值得期待。这些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将通过消除制度瓶颈释放新生产力,可有力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在2014年宏观经济发展指标方面,“报告”提出了经济增长7.5%,CPI 3.5%,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等总量发展目标。提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并把投资作为稳定增长的关键。有望实现宏观经济的稳中有进,为改革创造平稳的经济条件。
“报告”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兴城镇化、科技创新、保障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做了重要部署。体现了新一届政府执政为民、积极进取的良好风貌。
“粮食安全”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党委书记 周培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对14年工作重点的部署中,关于农业问题首先仍然强调的是粮食安全,不同的是,态度更加明确和坚决,要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应该说这既是对我国几十年来农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耕地减少、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和种粮积极性不高等多重挑战的忧虑。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除继续强化耕地保护、水利建设、优良品种培育等基本措施外,还需要在高效节水灌溉、环境污染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需要结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生产经营的稳定。另外,最大限度地避免粮食浪费的技术和机制也是值得研究的紧迫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胡惠林教授: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县现代化的高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是报告的新思想,指明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方向。那就是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建设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切实推进公民参与国家文化治理进程,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进程中,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再进一步加大文化开放的进程中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而再进一步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同时,实现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胡伟教授: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很有力度,体现了务实的精神,不是唱高调,而是措施到位,目标具体。比如在教育领域,提出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在医疗方面,明确提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同时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增加到35元,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李克强总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解决中国的公共服务问题,非常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明确提出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并且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医改等世界性难题,体现出了大智慧、大思路、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