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苗药起家上市的贵州百灵(002424.SZ),其多元化之路再遇坎坷。
近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拟将胶原蛋白饮品项目变更为中药饮片生产线及仓库建设项目。经历近一年半时间的大胆“尝试”,主营业务为医药的贵州百灵最终还是暂停了向饮料行业进军的步伐,无奈回归强化主业。
在众多医药企业中,贵州百灵算是一个“不安分”的上市公司。从投资房地产、转型做肥料到去年开始规划的下海卖凉茶、胶原蛋白饮料,贵州百灵一系列“不务正业”的布局早已在投资界饱受质疑。
而投资民营医院、收购糖尿病秘方,涉足“乙肝”疫苗概念,即便是这些主业里的内容,贵州百灵照样弄得花里胡哨,不断追赶最火的医药股概念。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概念基本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贵州百灵“一拍脑袋”就弄出的多元化,让其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放在主业上,如今它在深耕主业与跨界经营之间已处于两难境地。
热衷跨界
胶原蛋白项目折戟
在毛利润高达62.7%的诱惑下,2012年8月,贵州百灵宣布将使用3.97亿元超募资金,进军饮料行业,建设胶原蛋白饮品项目。
按照贵州百灵的预测,公司胶原蛋白饮料年销售收入将达13.8亿元,利润率32.85%,毛利高达62.7%。东宝生物(300329.SZ)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明胶产品的毛利率只有23%,而胶原蛋白高达60%。汤臣倍健(300146.SZ)粉剂毛利率达到54.56%(胶原蛋白粉)、片剂毛利率达到71.75%(胶原蛋白片)。
高调宣传下,贵州百灵旗下“爱透胶原蛋白饮品” 被誉为饮料界新星。不过,高成本、大制作的“爱透”产品一上市便让公司十分头疼。该胶原蛋白饮料主打以阿拉斯加鳕鱼皮为原料,但贵州百灵未能提供日本原料进关证据,加上自身无胶原蛋白生产线以及后来巨额的营销费用等,让其备受质疑。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贵州百灵对胶原蛋白产品的投入包括渠道铺货、品牌营销、巨额代言等费用,“爱透”胶原蛋白饮料约花去4亿~5亿元的费用。其中,邀请章子怡的代言费用属于千万级别。按照广告业内行规,贵州百灵基本按照代言费与广告投放“1∶5”的行情投放广告,加上其在央视以及《中国好声音》等高价栏目的广告投放,其消耗上亿元的广告费。另外,贵州百灵在各类渠道的网点约9530家,还有进驻各大商超,加在一起又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的是,今年5月份的一则微博爆料引发了网民针对胶原蛋白的口诛笔伐。一位医药界专业人士在其认证微博上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若有效果则可能是添加了雌激素,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口服胶原蛋白功效是否有效”的争论。
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分析指出,市场上胶原蛋白产品功效多为炒作。他还透露,低成本是这个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胶原蛋白原料成本约为80元/公斤,加工成成品后可以卖到每公斤1700元。这意味着胶原蛋白生产能获得暴利。
自此,胶原蛋白领域开始一路唱衰。不仅如此,随后包括胶原蛋白在内的保健品领域迎来一场空前的“打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风暴,一直持续到9月份,整个保健品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个关口上,对于刚刚进入胶原蛋白领域的贵州百灵来说,无疑遇到了晴天霹雳。贵州百灵年报显示,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而胶原蛋白饮料及口服液这一产品分类实现营业收入845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一角。其中,2012年贵州百灵销售费用高达3.54亿元,2011年该值为2.62亿元,同比增长35%。公司解释称,2012年公司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销售人员工资支出增加,以及“爱透”胶原蛋白饮品营销推广费用支出较大。
相比之下,而2013年的半年报更加惨淡,贵州百灵的饮料及口服液营业收入仅为269万元,与投入数亿元资金相比,这点收入实在是微不足道。
不过,针对媒体称贵州百灵砸去四五亿元费用花在胶原蛋白项目上,贵州百灵并不承认。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