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结束与恒天然所有合作关系 业界分析对国内奶粉市场影响有限
因去年“毒奶粉乌龙事件”而遭遇巨额损失的法国食品供应商达能集团8日宣布,已经结束与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所有合作关系,并已在新西兰高等法院启动了法律程序,在新加坡启动仲裁程序,为其所遭受的损失要求相应补偿。
昨日恒天然方面向本报发来书面回复称:“目前恒天然正在研究达能提出的索赔要求。”
恒天然表示将积极应诉
达能方面在昨日发给本报记者的邮件声明中称,恒天然公司在执行食品行业所要求的质量标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达能决定终止与恒天然公司现有的供货合同。关于将来能否与恒天然进一步合作,达能方面表示,这完全取决于恒天然能否做出承诺,做到完全透明、并遵守最先进的食品安全程序。
该声明还表示:“根据双方签署的供应合同条款规定,我们在新加坡就双方争议提请仲裁。达能另一起诉讼的对象是恒天然的母公司,它并不是供应合同的签约方,因此其行为不受该合同的约束。他们主要负责处理本次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包括相关的检测过程等。因此,我们在新西兰高等法院向其提起诉讼。”
对此,恒天然方面昨日邮件回复本报称:“达能的这一行为由2013年8月恒天然浓缩乳清蛋白预防性召回事件引发。恒天然自该事件发生以来一直在与达能进行商务协商,并对协商最终未能避免法律程序深表失望。目前恒天然正在研究达能提出的索赔要求。恒天然对己方所持立场仍然充满信心,并将积极响应任何诉讼。”
此外,对于与恒天然合作结束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达能方面昨日回复称: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供应商合作,我们的正常生产不会受到影响。
达能成最大受害者
据了解,作为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达能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遭受重创。根据达能向外界公开的数据,2013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损失3.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8.90亿元;利润损失预计将达2.8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3.12亿元。
据悉,达能集团曾向恒天然提出2.72亿美元的索赔金额。然而恒天然计划只用1138万美元处理与召回相关的所有纠纷,显然不能令达能满意。
此后,恒天然方面也证实,在受召回事件影响的8家公司中,已与6家达成商业和解协议,而达能不在此列。
专家观点:拉锯战对双方都可能有负面影响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恒天然供应中国的奶粉约70%以上用于含乳饮料、烘焙食品、糖果快消品等,用于婴幼儿奶粉原料不到30%。此次达能与恒天然终止合作,涉及在华业务品牌有多美滋、可瑞康等,但对恒天然出口中国的乳品影响不大。宋亮称,这将是世界乳业历史上针对乳品安全乌龙事件进行诉讼和名誉、品牌赔偿的第一案例,无先例可以借鉴,因此可能成为一场漫长的拉锯战。他认为,漫长拉锯战对双方名誉和品牌形象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记者涂端玉、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