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部分老旧建筑及外墙贴砖的楼房,经过风吹日晒,大多脱落,时常发生外墙皮或瓷砖掉落伤人事故。2013年,道外区景阳街丁香大厦16至18层外墙约50平方米墙体脱落,造成一人受伤,至少10台车辆受损;爱建小区、河政小区等多个小区外墙砖脱落严重,小区居民不敢靠墙行走;中央大街辅街一些老旧住宅,也发生多起墙砖脱落砸人事故。这些老旧住宅的外墙砖成了威胁市民安全的“不定时炸弹”。
民盟哈尔滨市委建议,相关部门应对城市建筑的外墙面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及早查出隐患,“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加固,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应定期对老旧建筑进行“体检”。此外,对于外墙广告、进行立面节能改造的工程,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规范销售临近保质期食品
哈市一些超市专门设置了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然而很多商家担心“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影响卖场形象,因而在经营中违反规定,未将临近保质期食品纳入专区(柜),摆在普通货架与正常商品混淆销售。
目前,我市大多数超市都存在着违规行为,临近保质期食品大多是被捆绑销售的,一般有两种情况:同类捆绑(均为临近保质期食品)和混搭式捆绑(一种为临近保质期食品,一种为非临近保质期食品)。还有超市未给捆绑商品贴上“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取而代之的是标注“买一送一”之类字样的条形胶带。
市政协委员许鹏、李荣焕建议,工商部门应部署落实并检查指导,要不断推广鼓励,宣传讲解加强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好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工作;还要定期进行日常巡查,通过检查卖场进货台账,及时督促超市将临近保质期食品进行自查销售制度和过期食品跟踪制度等,更好地服务市民。
自冰灯诞生几十年来,哈尔滨一直仅仅停留在简单设计、施工阶段,各地冰灯展中,只是拿哈尔滨冰灯技师们的手艺当招牌赚钱,其产生的利润、形成的品牌都与哈尔滨无关。哈尔滨冰灯一直没有成为向外输出文化底蕴的品牌。
市政协委员许鹏建议,哈尔滨冰灯其实是我市最大的一宗文化输出产品,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价值十分必要。政府应重新审视冰灯文化的品牌价值,除需要对其制作和输出规范立法外,要对冰灯制作企业进行专业资质管理,强化市场化运作,突破以往被动受邀的状态,在票房分账下真正实现与异地合作共赢,让其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让哈尔滨冰灯成为真正文化输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