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有网友在百度沈阳贴吧发帖,称沈阳尚泰百货()即将闭门停业,并有可能退出沈阳竞争残酷的零售市场。
因为此前央视曾评价沈阳购物中心同质化过剩,再联想到撤离不久的伊势丹百货,贴子引起许多网友关注。虽然也有网友以实名方式发帖反驳,坚称尚泰百货本次只是短暂停业,但很快便被淹没在网友们的议论中。
与此同时,来自仲量联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沈阳购物中心的空置率高达24.3%,高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名。
正是受困于居高不下的空置率,以及始终处于低位的客流量,西武百货、美美百货、伊势丹百货以及大商集团旗下的新玛特太原街店,要么彻底退出市场要么重新规划市场战略。
事实上,困扰商场的还不止是空置率,居高不下的租金、越来越多的商场以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式,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也在“电伤”实体经济。
沈阳各大百货商场的生存现状如何?还有哪些难题困扰着商场的决策者?零售业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
【顾客寥寥】
购物中心空置率达24.3%
如雨后春笋般遍布沈城的各类商业项目,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及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抬升起商场的空置率。
5月11日12时整,沈阳的天空阴云密布,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在位于青年大街上的茂业百货(),导购员冯卓君应对寥寥的顾客后,便开始用“愤怒的小鸟”打发时间。作为茂业百货化妆品专柜的导购员,冯卓君大部分时间就是鼓捣手机,甚至没有个能闲聊的伴儿。
在高楼林立的五里河商圈,茂业百货的境遇并非孤例,相隔不足千米的久丽百货,也在母亲节当天销售遇冷。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从新世界购物中心到夏宫城市广场,再到友谊时代广场和佳兆业中心,五里河商圈被一幢幢商业综合体填满,商业体量已达到60万平方米之巨。
家住盛华苑的王元媛对记者说,家门口相继开出的商场给她带来便利。最吸引王元媛的,是整洁的购物环境,“去中街最闹心的就是人多,在我家这边可没有,顾客整天都是稀稀拉拉的。”
让冯卓君烦心的也是这个原因,没有顾客就意味着没有销售业绩,这影响她的收入,“有时整天卖不动,奖金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工资能准点发就挺满足了。”
作为某日化用品辽宁区代理商,王东军的心情也一如阴霾的天空,其华润万家沈辽路店的直营店,最近就因为客流稀少而业绩下滑。王东军说,刚开业因为有优惠政策,商场内都被大大小小的店铺填满了,但眼见客流量不增反降,大家就撤了。“虽然店铺的租金没有多少,但导购员是要工资的,而且只要开业就牵动整条线。”王东军说,赔钱的买卖谁都不愿意做,“如果这里还是这个‘造型’的话,那我也只能赶快想办法了。” 王东军的遭遇正是沈阳商业的缩影,来自仲量联行的统计数字显示,沈阳购物中心空置率高达24.3%,高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一名。
【租金压力】
高租金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商场的经营者要为持续上涨的房屋租金埋单,并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5月10日傍晚,家住和平区沈阳站社区的邢福忠,挽着妻子的手径直向太原街步行街走去。邢福忠说,虽然新玛特太原街店停业快一年了,但是他休息的时候还是要到那里看看,“毕竟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日子,挺怀念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时光。”
依然从事商业工作的邢福忠向记者坦言,他依旧关注着与这家店有关的每一条新闻。
邢福忠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是2013年7月31日下午,在接到总部关于“停业”的消息后,他与同事一同点货、封箱直至凌晨,并见证新玛特太原街点撤店的最后时刻。虽然邢福忠不清楚停业的具体原因,但后来他从媒体报道上看到,“事实上新玛特太原街店经营得不算差,但是房东上涨租金让商场步履维艰,最终选择撤离,并计划整体搬迁至沈北新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火爆的太原街地区,在去年还曾告别同为高端百货的伊势丹。
一家商场里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近些年太原街地区一直在进行地下改造,由此带来的交通问题直接影响到商场的客流。自然而然,伊势丹和新玛特都没有达到营业预期,更难以支撑大体量的商业运营。但他们的相继离去,还是与过快上涨的房租有关,“只有少数商场拥有自己的物业,大部分都依靠租赁进行运营,近年形式不好但租金也涨了一成。”
不但商场方面承受着高租金的压力,不少经销商也因此陷入苦恼。王东军就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位于中街某商场的化妆品专柜,几天前就曾接到商场下发的通知,“其今后的合作模式不仅局限于扣点,会视具体情况收取每家不等的保底。”
王东军认为这无异于杀鸡取卵,“商场的意思谁都能理解,如果销售额高就收扣点,如果销售额低就收保底,反正商场要抬高费用,可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
【供给过剩】
每平方公里有一个综合体
因为新玛特太原街店的黯然离去,以及来自各类调查机构的有力数据,多家媒体点名沈城商业地产过度开发。
在今年的劳动节小长假期间,记者顺着沈阳地铁二号线沈阳市图书馆站,一直向北大约两公里,步行至地铁工业展览馆站。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只有差不多两公里左右的距离,但在青年大街两侧却挤满各类大型综合体,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夏宫城市广场和佳兆业中心,也有嘉里中心和友谊时代广场这样的商业新贵。
来自CBRE世邦魏理仕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沈阳在建及落成的综合体有29个,合计总建筑面积也达到2650万平方米,其中以酒店、公寓、写字楼和购物中心为主。
此前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还显示,沈阳已位列中国商业地产城市的40强,而且排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三。
对于调查机构得出的上述数据,性格倔强的王东军直言不讳地说,沈阳的购物中心数量排名世界前列,但却没有购物中心能排名世界靠前。王东军认为,这些看似风光的数字背后,其实是商业购物中心过剩的隐忧,“此前有传言说长白岛的大发招商不利,太原街的衣品仓也已空置有10年。”
再加上这些年因客流量持续走低,以及由此带来的营业额下降等问题,已经造成包括西武百货、美美百货、伊势丹百货、新玛特太原街店在内的诸多商场关门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