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糖业 >
明代漳州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时间:2014-07-11 09:21  浏览次数:

  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漳州月港的海外贸易逐渐繁荣,月港与印度支那半岛和南洋群岛各国,以及朝鲜、日本和琉球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着直接贸易往来,并且以吕宋为中转站,与欧洲一些国家进行间接贸易,同时与台湾开始较大规模的直接贸易交流。由月港进出口的货物,多达100余种。其中,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是丝绸和瓷器。以湖丝为主的中国生丝,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各地,并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商人转售欧洲、美洲。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时时腾贵”。丝织品主要是漳州本地所产。漳纱、漳缎、漳绒(天鹅绒)为漳州名产,不仅为海内推重,而且为海外所欢迎。直至清代康乾年间,漳纱、漳缎、漳绒以及以其制成的服饰仍然很畅销。与此同时,也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16世纪末,漳州海澄月港开放洋市(外贸),由于地近吕宋,是丝绸之路的始发港,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是时漳、泉民贩吕宋者人口数万计”,每年西班牙从美洲进口墨洋百万,成为中土的流通货币。漳、泉人趁季风往返,美洲到达吕宋的土特产从多渠道引至东南沿海,番薯、花生、烟草都能落户桑梓。由月港引入和推广、普及的农作物新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番薯。番薯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地区,后传至吕宋(菲律宾),万历年间由吕宋经月港传入漳州。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疏》云:“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自海外得此种。”所谓甘薯,应是山薯之类,为中国土产。今日所食之番薯,来自外洋,依明清人所纪,番薯传入中国,约在明代,初入之地,有广东福建二说,首次携来者,亦有林怀兰陈经纶二人。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入,为陈经纶携来,得自吕宋。陆耀《甘薯录》云:“明季有闽人陈经纶自吕宋移其种归,巡抚金公学曾,劝民树艺园人种入,号为金薯。”明代周亮工《闽小纪》(1610年前后)记载:“番薯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初种于漳郡(即漳州),渐及于泉州莆田。”清代王锡祺所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也有“闽人多贸吕宋,其国有朱薯,被野连山,瘠土砂砾之地皆可种。……中国人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盒中以来……初种于漳郡,渐及于泉州,渐及莆,近而长乐、福清皆种之”的记载。

  烟草。烟草原产南美、西印度及美洲,后传到欧洲。我国古无烟草,其传入我国始自漳码。明代中叶,月港兴起,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商港,与外国商人频繁贸易。万历年间烟草从吕宋(今菲律宾)传入月港,过后就遍及各地,世界各国给烟草定名有百余种之多,传入中国音译名之一为淡巴菰,这在史书上有所记载。1934年出版的商品调查丛刊《上海之烟与烟业》记载:“明万历三年(1575年)西班牙人因并有菲律宾后,由吕宋传入中国福建漳州(为龙溪县辖区),次入澳门再入台湾,尚未入我国内地也。” 姚旅《露书》记载:“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有人携种漳州种之,今反多于吕宋,载其国售之。”黎士宏编著《仁恕堂笔记》:“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石码)。”《广信府志》说:“烟草本名淡巴菰,俗称石马、小溪,皆闽地。”石马(即石码)与小溪,都是漳州的市镇。石码与月港毗邻,烟草再从石码经月港传向别处。

  花生。花生又称落花生、地豆、番豆、长生果、万寿果等,原产于南美洲。宋元间曾从海外传入的是小花生。明代引进大花生,1492年欧洲人到达美洲后,把花生种子带到欧洲。关于它传入我国的途径,学术界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大约在16世纪初由来到我国东南沿海进行非法贸易的葡萄牙人输入的;另一说是欧洲人将花生传入南洋后,大约在15世纪晚期或16世纪早期,由我国商人从南洋引进的。据《海澄县志》载,约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海外传入。

  番茄。亦称番柿、六月柿、西红柿、洋柿子等。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带。我国最早记载见于(明)王象晋的《群芳谱》:“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如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实,……来自西番,故名。”

  菠萝。福建和台湾地区称之为旺梨或者旺来,新马一带称为黄梨,大陆及香港称作菠萝。有70多个品种,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巴西、巴拉圭的亚马逊河流域一带,16世纪从巴西传入中国,现在已经流传到整个热带地区。

  在这一时期,从外贸港传入我国的农作物品种,还有玉米、马铃薯、番石榴、人心果等。这些作物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也使农作物结构发生变化。月港打开了漳州通往世界的大门,漳州的农业种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也有很大的发展,而且具有商品化的显著特点。蔗糖、柑橘、荔枝成了主要的外贸商品,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种植、加工这些经济作物,可赚取数倍的利润。《漳州府志》记载,当时人们认为“种蔗煮糖,利较田倍”,于是“多夺五谷之地以植之”。在各种水果中,荔枝的价值最高,红柑次之,所以人们大量种植,明文人徐渤在赞誉海澄月港诗中有:“处处园栽橘,家家蔗煮糖”,利润极为可观,“家比万户侯”。

  农业商品化生产的发展

  明王朝建立之后,明太祖采取了屯田、移民等一系列措施,洪(熙)宣(德)(1425—1435年)年间,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月港开海后,漳州地区的农业再度繁荣起来,农业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甘蔗。明代福建是国内主要的糖产区之一,王应山《闽大记》说:“糖产诸郡,泉漳为盛。有红白及冰糖,商贩四方货卖。”在清代的《闽政领要》一书,也点出冰糖是福建的主要物产。红白糖的主要原料就是甘蔗,这说明漳州甘蔗在明清制糖业中有重要地位。漳州市郊四乡种蔗历史悠久,是主要的产蔗地区,蔗园遍地,其中东、北乡较多,西乡次之;南乡土壤较适宜种植果树,且水果经济价值较高,蔗园多数改种果树。四乡都建有糖廍(制糖作坊),现在还遗有榨坊旧址和榨蔗制糖工具等。制出的“漳刁”质量良好,畅销全国各地,颇负盛名,所以糖是漳州市比较大宗的商品。

  烟草。烟草引入福建之后,首先在漳州种植,以后传播到沿海的泉州、兴化,发展迅速。明万历末年,便有商贾大户在新烟登场时设店收购,经防潮包装后贩运到台湾、新加坡和吕宋销售,烟叶已是漳州地区的主要农副产品之一。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年),石码烟草已传播到粤、桂、贵三省。石码(锦江)当时地处两县界区,建埠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逐渐成为漳州郡之门户,镇区手工业盛行,烟丝加工业也较早发达。同时,漳州府各县也普遍种植烟草。17世纪初,平和县种晒烟多,质量较好。




上一篇:上海摩恩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   下一篇:【热点】企业高管自杀:撕开了什么秘密底单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