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锃亮的“牛皮鞋”,只要30元一双,50元能卖您两双。但是您敢要么?
镜头二:10元4张的DVD光碟,除了花里胡哨的封面,内容嘛只能天知道了。
镜头三:道路两边的各种食品小摊点上,烟雾缭绕、油烟刺鼻,炸臭干子、肉串、凉粉、烧烤……被无数游客塞进嘴里,然后丢下一地的垃圾。这里的卫生状况,食品安全怎么样,有人管吗?
镜头四:一老汉坐地上,再弄一塑料瓶不知道什么成分的油,分别灌进小玻璃瓶中起名“五毒追风药酒”免费赠送,号称能治疗“风湿、类风湿、腰肌劳损、腰椎间盘凸出以及各类顽固性皮肤病,一个疗程见效”,十多瓶送出去后。转眼间就又以成本的名义,收回数百元。
镜头五:“过去要998元,今天只要100元,就能买3件首饰,纹银的手镯、亚金的项链,还有玉制的颈链……”在一个搭建的临时舞台上,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抓着一串项链大声叫喊,一会儿工夫就围上来几十个手拿百元大钞的游客。有人认出,那个舞台上的中年人,去年同样的场合也出现了,不过是换了身衣服。
以上一组镜头是记者元宵节期间在我市的一个著名庙会大集上拍摄的。但这些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城郊其他一些地区开展的多个“庙会”上,记者也见到了类似的情况。没有安全标识的玩具,不卫生的食品,各类疑似盗版的图书、音像制品,带有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甚至是不知道成分的药品……“大集”似乎成了各类廉价商品的集散地。
有媒体分析称,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在城市很容易被察觉的山寨食品,在农村却有广大的市场,商家采用降低价格、改换包装名称等手段销售这些产品,可以说,一些农村地区的消费安全现状令人担忧。追根溯源,农村之所以成为那些疑似假冒伪劣产品生根的土壤,从某种程度上确实与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不高、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图便宜“知假买假”有关,因此常被提醒“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类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自发、半自发开展的“大集”,往往缺乏规范而必要的管理,更谈不上卫生监督、质量监督、产品打假和知识产权保护。记者在“元宵盛会”看到,有些商贩公然销售卫星电视接收机等商品。当记者带着发现的种种问题咨询“大集临时办公室”时,却被告知“不知道谁是领导”,也无人给予说明。
记者 吴安亚 文/摄
以上内容来自: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黎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