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前不能取得新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证,将被停产整改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将迎“生死大考”。
昨日,上海食药监体制改革和职能划转后的首次全市性食品安全会议相继召开。会后,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四家上海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负责人被“单独关照”:5月31日之前,他们必须取得新版《食品生产许可证(婴幼儿配方乳粉)》,否则要么停产要么彻底转行。
“史上最严生死大考”
所谓的“生死大考”实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它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底公布的,旨在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有效期届满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要求各地在2014年5月31日前全部完成。
届时,能通过大考的,将拿到一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婴幼儿配方乳粉)》;对暂不能达到新细则要求、不能按时提出审查申请的企业,以及未通过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取得生产许可的企业,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可给予两年的停产整改时间,保留原生产许可证编号。
因为要求苛刻,这一细则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生死大考”。
沪上四企均在“待定席”
上海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透露,日前,针对企业的培训已经结束,细则要求也已明确告知。
有企业努力“备考”想向市药监局提交申报材料,但按照新标准,四家企业目前都无法顺利“过关”。比如民企的厂房设计都需要改造。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可追溯系统没有完全建起来。
新标准加大监管难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标准执行后,监管成本将上升,而且监管难度也将大大增加。比如,按照新标准规定,乳粉生产企业以后将不允许从国外进口基粉(各种配料都已经配好的奶粉),再在国内分装、贴牌加工。不过,基粉中所添加的配料可以高达几十种,如果一个基粉配料是60种,商家进口之前添加58种,剩下两种在国内添加,这样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就很难界定。
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无非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细则实施之后,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表示,国内乳粉质量将会明显提高。而关于是否会提高售价,早报记者采访中企业大多没有明确表态。不过,业内表示,不管行政成本还是企业生产成本都将提高,对于奶粉的市场价格,目前只能说拭目以待。
◎ 解读
市食药监解读“通关”细则
昨日,上海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详解新标准的“通关”细则:
●明确产品分段和生产工艺要求
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分段混乱和生产工艺不明确的情况,新版细则明确婴幼儿配方乳粉分为婴儿配方乳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12月龄,2段)和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
同时,新版细则规定了湿法工艺、干法工艺和干湿法复合工艺三种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审查要求(上海四家企业基本都使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对集团公司采用干湿法复合工艺异地生产并已取得生产许可的情况,给予一定过渡期限进行工艺整改。
●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
原辅料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的第一道关口。新版细则明确,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其生牛乳应全部来自企业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逐步做到生牛乳来自企业全资或控股建设的养殖场;主要原料为全脂、脱脂乳粉的,企业应对其原料质量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应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原料供应商相对固定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
细则要求所有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必须建立原料供应商的审核制度,加强对原料的检验,以及对原料使用的记录制度。
●全面考核企业配方
消费者大概有过这样的体验,同一品牌的奶粉,因配方的细微差别导致差价很高。“有些配方的不同,只是玩噱头。以营养成分含量为例,很多成分并不是越多越好,必须科学配比。”顾振华称,此前,他们已组织营养专家,专门考核上海四家生产企业的配方。简单说,就是一个产品,它有哪些配方,必须全盘托出,不是基于科学配方添加的物质,都会被专家直接喊停。
细则同时强调,企业应具备自主研发机构和检验机构,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专职人员,能完成相应的研发和检验工作。此外,企业还要能跟踪评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和安全,对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全环节实现可追溯
新版细则要求,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的关键工序或关键点形成的信息建立电子信息记录系统。消费者应能够从企业网站查询到标签、外包装、质量标准、出厂检验报告等信息。企业要确保对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最终产品及产品销售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同时,新版细则更要求企业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妥善处理消费者提出的意见和投诉。
●所有原料批批检测
今后,任何品牌的任何系列产品,每一个有多少种原料,就检测多少种原料,且每批必查。
●建质量授权人制
企业要指定产品质量授权人。
将药品的管理制度用在食品上,对于任一批产品,无人签字就不准放行。
录入编辑: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