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全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产物,自2014年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就备受各方关注。在浦东开发开放24周年之际,浦东市场监管局经历了“百日整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效果到底如何?记者通过深入了解,从四点变化中看到了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效。
更快速——企业登记从“多窗口”
变为“一门式”
自新局成立起,原三局入驻区市民中心的企业登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窗口便进行整合,实现“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门办理”。
统一受理,统发证照,大大缩短了时限,优化了流程。以开办饭店为例,改革前,要先到工商局核名,再到食药监局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然后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改革后,所有业务集中在市场监管局办理,原三局行政审批职能的“整合、优化、放宽”,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三个月来,市场监管局受理完成各类企业注册登记(开、变、歇)12929家,同比增长8%。特别是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政实施以来,平均日接待量1250多户次,较去年年平均接待量增长37%。
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还联合新区商务委、新区税务局在3月26日出台了《浦东新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一口受理试行办法》,整合外资准入涉及的外资审批、企业登记、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食品前置许可5项办事流程,实现“五证联办”,这也是加强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与自贸试验区建设联动的首个改革创新举措。据悉,新政实施后,企业设立和变更全程办理时间由原来12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提速了60%。通过流程再造,从串联到并联,实现企业“出生证”同步,全过程申请、提交文件、补证、领证都只需在市场监管局一个窗口办理,减少了往返递交材料的时间和程序。这些变化让人们看到了浦东新的“速度”。
更便民——消费维权从“几条热线”变为“一个平台”
统一“12345、12315、12331、12365”热线为一个“公众诉求处置平台”,是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又一大便民创举。
消费者王阿姨就切身体会到了这份便利。王阿姨此前常发现从家附近酒楼门市部买回的熟食份量不对,她想找政府部门协调解决,但因为涉及到餐饮消费、短斤缺两纠纷和计量问题,不知要找哪个部门。王阿姨得知,由于浦东新区三局合并,她的问题可以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受理。于是,王阿姨来到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公众诉求接待室,接待干部当即受理了她的诉求,录入公众诉求平台并分派至属地市场所。经调查,该酒楼的计量设备的确存在问题,属地市场监管所立即进行消费调解,维护了王阿姨的权利,并对经营者作出责令改正的决定。
据浦东市场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何解决合并后多条热线、系统杂糅、多头反馈等问题,更好方便百姓,是新局成立之初就探索的重点。该局通过归并新区“12345”、工商“12315”、食药监“12331”、质监“12365”热线操作系统,自主研发启用了“公众诉求处置平台”,各条热线转来的公众诉求,由消保处归口接收、分派、反馈,从而实现“四线合一、平台归口、并网处置”。依托基层监管所一线监管力量,有效提升消费维权的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以前消费者可能面临的投诉无门、部门相互推诿的事,现在不复存在。“三合一”优势在“3.15”期间得到充分体现,新区市场监管局实行24小时待命和2小时快速处置机制,有效处置央视“3.15”晚会转办件24件,24小时办结率达50%,张江所45分钟内即成功调处浦东首件央视转办件,受到消费者赞扬。
更高效——监管执法从“分散式”到“全覆盖”
从“重准入”到“重监管”,“三合一”改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监管分段管理模式。三个多月来,“全过程全覆盖”的市场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原先由于职能分散、交叉、缺位和错位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目前,在日常监管方面,除了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事项外,凡能由基层监管机构承担的综合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基层,将分散在原三局的行政执法监管资源“合理调整、科学配置、集约使用”,避免了重复监管,减轻了企业负担。以往几顶“大盖帽”分几次上门检查的事项,现在一顶“大盖帽”一次上门即可完成。对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现在市场监管所上门一次,就能完成对药品生产过程及药厂的压力容器、反应炉等特种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查。新区市场监管局已要求各处室把今年的例行检查做个排片表,有交叉的就统筹安排,最大程度实现内部职能整合、实现监管一体化。
效能提高在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三合一”实现了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监管。过去质监局管生产环节,工商局管流通环节,食药监管餐饮环节,改革后就一个市场监管局,责任更加清晰。今年以来,新区市场监管局围绕元旦、春节等重要时点,开展食品安全保障专项执法行动,至今共检查各环节经营者3569户次,成功处置了4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捣毁了3个地下食品加工窝点,处理食品类申诉举报1106件。
更精简——改革使机关“瘦身”基层“强身”
改革要让老百姓得实惠。浦东的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遵循“精兵简政”、“夯实基层”的路径,通过机关“做减法”,基层“做加法”,充实一线监管力量。
年近五十的张龙是原工商浦东分局机关信息中心的一名干部,“三合一”改革后,到陆家嘴所成为了一线监管干部,开始学习新的业务。通过三个多月的学习,他已经基本掌握了食品检测等技能,和同事一起为维护辖区市场秩序履职尽责。
在改革中,按照“做实做强基层”、“与街镇一一对应”原则,市场监管局建立了36+X(36个街镇加上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基层派出机构。内设机构由原三个局的29个减少至17个,精简了41.4%;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98名,精简了25%;全局80%的人员在基层一线,夯实了基层,提高了效能。
据了解,改革前,由于质监、食药监部门人员有限,一线执法力量不足,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民生安全的高风险领域,监管力量难以全面覆盖;改革后,在全区36个街镇均设立了市场监督管理所,实行属地化综合监管,监管网络更加严密。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基层所检查的民生领域计量器具数量相当于原来质监局一个处三年检查量的总和。又比如在特种设备监管方面,全区共有135家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0715家使用单位,9万多套电梯、塔吊、起重机等,之前主要依靠质监局一个处的人员力量进行监管,现在则可依托遍布全区的基层所,实现对万余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全覆盖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