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关系百姓健康的大事,如何让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嘉定新城(马陆镇)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市民健康。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如今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从来没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嘉定新城(马陆镇)为了确保辖区内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充分发挥村居监管站“一站三员”的作用。 “一站三员”,即在各村、社区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配备一名站长,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各一名。目前,我镇“一站三员”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一站三员”和志愿者有效承担起了对农村非法食品加工窝点排查、餐饮经营户查验、环境卫生管理、协助执法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同时,各村(居)监管站与村级小联勤形成了“及时上报,及时出动,及时取缔”的快速联动机制。志愿者一旦发现村民组内的非法食品加工点,就及时上报监管站,监管站联络员上报镇食安办的同时,启动村级小联勤进行取缔,做到快速反应,主动出击。针对排摸到的无证照经营户进行“三个一批”管理,即办证一批、备案一批、取缔一批,力争实现无证餐饮监管制度化、规范化。 除此以外,镇、村、站三级监管部门,将全镇的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划片分区,形成纵横脉络清晰、条块覆盖全面的监管网格,实现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化管理,确保各食品监管站的每周、每月、每季度监管工作都做到细化、量化,使辖区内的食品生产、流通、经营餐饮等环节处于可控状态,并进一步明确各执法部门的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管按部门分区负责,做到有共责区,无空白区。对违法的食品企业或者经营户,小件由村级小联勤,重案由镇级大联勤,各相关部门联合出动,相互配合,不推脱不敷衍,共同承担起食品安全卫士的责任。 每逢“五一”、“十一”,都是社区餐厅最为繁忙的时间,各类婚庆喜宴排得满满当当,去年十一期间,全镇社区餐厅共接待3万多人次,因此社区餐厅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今年起,嘉定新城(马陆镇)将对辖区内16个社区餐厅实行星级评定准入机制,进一步强化办酒户与社区餐厅负责人作为食品安全责任人的意识,提高餐厅管理水平,落实责任,确保辖区内居民的饮食安全。 为了更好地对社区餐厅进行监管,并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民的宴席场所,我镇将对辖区内部分由私人承包的社区餐厅进行回收,由村(社区)进行管理、经营。4月至10月,监督检查人员将按照《社区餐厅食品安全星级评定表》,每月一次对每个社区餐厅进行现场检查评分,并进行公示,让村民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中来。直至11月,根据每月的评分以及星级达标要求,评定社区餐厅的星级等级并进行授牌,被评定为二星的餐厅将按要求进行停业整改,一星餐厅则勒令退出。 记者就社区餐厅检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询问了食药监马陆分所所长管忠其,他告诉记者,部分餐厅仍存在违规操作,比如未配备熟食加工专用间、紫外线灯,洗菜、洗盘池混用,没有对每个餐次的菜品进行留样等等,“这些违规的做法,都将给食品的安全带来隐患,甚至是引起食物中毒事故。”“餐厅的负责人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餐厅的管理,食物的加工过程应严格按照《上海市大型宴席食品安全操作指南》进行操作,为居民的健康负责。”管忠其说道。 “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的存在对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针对辖区内的此类隐患,嘉定新城(马陆镇)始终坚持严肃依法整治,重拳出击、坚决取缔。 清明节前夕,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这个节气,开始自制自卖青团,3月21日下午,嘉定新城(马陆镇)食安办接到汽配城内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举报,反映在巡查时发现有一处加工青团的无证加工窝点,镇食安办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与食药监人员一起赶到了现场。在现场看到,加工窝点环境“脏、乱、差”,完全不符合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当即组织了汽配城内小联勤队员取缔了该窝点,当场没收包装成箱的青团40箱,待包装青团100公斤,配料、辅料300公斤。并在相关部门监督下,作统一无害化处理和销毁。为了进一步加大地下生产加工点整治力度,切实保障地区的食品安全,3月28日凌晨,执法队伍来到包装城,对三家地下食品加工窝点进行了突击整治。在三处窝点分别发现猪耳朵、猪内脏、凤爪和酱肉等非法加工食品,当场收缴半成品、成品近2340公斤,并及时予以销毁。 嘉定新城(马陆镇)食安办、食药监、工商、派出所等部门将根据各时间、节气、重大节假日,继续保持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的高压监管态势,努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具体将开展四小行业整顿规范和无证照食品单位整治、夏季食品、饮用水、学生集体用餐及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检查等工作,切实解决辖区内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并重点对包装城、汽配城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依托马陆社区,联合执法部门,坚决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严把准入关,形成有序、可控的食品经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