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2013年4月12日,78岁的庞老先生接到某肾友俱乐部客服经理朱先生电话,邀请其参加次日“国际肾脏病日”活动。13日早上,庞老先生来到活动地点。活动组织者称,他们拥有4位院士及教授、将军、专家组成的25人顾问团队,并宣称,某著名医院陈教授是中国治疗肾脏病第一人,消费者如果自己挂号半年时间也挂不到,必须通过俱乐部才有可能挂到;陈教授治疗肾病使用的主要药材为金蝉花,外面是买不到,只有俱乐部与金蝉花药公司有关系可以买到。当庞老先生提出先买一盒试试效果时,对方表示买一盒无效,要有明显治疗效果必须一次买一年十二盒药,价格为36000元,如消费者诚心购买,可以打8.8折,优惠价31850元。
在活动方反复宣传和劝导利诱下,庞老先生同意活动组织方派车带着12盒金蝉花药送他回家,并陪同他拿着劳保工资卡到银行取款付钱。
庞老先生回家冷静下来后意识到,中医治疗哪有一味药一次性让病人用一年的?仔细查看所谓金蝉花药外包装,发现包装盒上只有公司名称,没有公司地址、电话等必要信息。于是,宠老先生联系对方客服经理朱先生要求退药,对方却迟迟无回音。
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典型的欺诈性经营案例。
肾友俱乐部及客服经理朱先生,利用老年人热衷保健的心理,以假冒专家、虚假中药的形式,向庞老先生推销达三万余元没有任何标识的“金蝉花”(应属假药),系故意制造消费陷阱,符合欺诈性经营的构成特征。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和各种推销方式,消费者往往是雾里看花而不明就里,心术不正者趁机干起了坑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径。
对屡屡发生老年人支付高额钱款购买被冠以“保健品”、“药品”的现象,在各级执法部门及时查处同时,消费者也应从自身设防做起,避免上当和权益受损。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消费的文明性,养成科学合理、文明消费的习惯,防范消费陷阱和避免权益受损。老年人对与健康、保健相关的需求度高,面对诸如保健品推销时,首先不要被推销的声势所迷惑,要冷静应对,听取子女和亲属的意见和建议,不致迷茫;其次,漂亮的推销语言和介绍“专家”后,就是要你支付高额钱款购买“保健品”、“药品”,面对如此把戏要管好自己的口袋,不轻易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