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吉林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粮食产量达到668.6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如何使农民在丰收之年获得好的收益?粮食部门未来又如何采取措施做大企业、做强产业,有效保障粮油盐市场供给?近日,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韩福春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详细介绍。
鼓励农民随机售粮
近年来,国家综合考虑补偿农户种粮成本和粮农基本收益等因素,每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和临时储存价格。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家出台的保底价格时,国家及时启动政策性粮食收购,保护农民基本收益;当市场粮价高于国家出台的保底价格时,农民可按市场价随行就市卖粮。
“为使农民在丰收之年获得好的收益,粮食部门要顺应农民随机售粮意愿,在帮助农民储好粮、卖好粮上想办法、定措施、抓落实,确保农民手中粮食储得放心,卖得顺心。”韩福春说,一方面,指导农户科学安全存储。通过实施农户安全储粮工程,帮助农民减少损失增加收入。近年来,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共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26.6万套,改善了农户储粮条件,年减少储粮损失9亿斤,增加收入近10亿元。
今年实现收购粮食600亿斤
另一方面,要指导农民卖好粮、卖好价。启动最低收购价和临储粮收购,建立严肃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行为的长效机制,使农民卖放心粮、明白粮、满意粮。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指导农民把握售粮时机和节奏。组织干部深入村屯,帮助农民算好种粮成本与市场价格、卖干粮与卖湿粮、早卖粮与晚卖粮之间的效益账,要通过各种媒体搭建信息平台,定期公布市场价格及走势,指导农民常年常时择机择价售粮,尽可能把粮食卖个好价钱。2013年全年要实现收购粮食600亿斤,让农民增收50亿元以上。
粮食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2013年粮食部门对于做大企业、做强产业,也有一些谋划和安排。对此,韩福春介绍,要按照把“玉米做深、稻谷做优、粗粮做细、杂粮做精”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主导,协会推进,市场运作的模式,以资产、品牌、产业链为纽带,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指导企业开发绿色、有机、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具有地理标识的大米品牌,全面提升吉林大米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指导企业积极尝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使农民更多地分享到粮食现代产业化经营成果。2013年,全省加工转化粮食370亿斤,实现销售收入1700亿元以上。
推进“粮安”工程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粮食部门有哪些举措?韩福春说,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粮食部门将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粮安”工程。一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充实省级粮油盐储备,调整品种结构布局,推进大中城市成品粮油盐储备,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确保市场不脱销、不断档;二是完善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宏观调控,防止市场粮价大起大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三是维护消费安全。大力开展放心粮油工程,实现放心粮油全覆盖,加强粮食质量检测的批次和频率,确保广大消费者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同时,丰富市场品种结构,满足广大消费者便利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