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来好笑。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一段时间韩国政府宣布韩国泡菜统一商标为“辛奇”的新闻吧,现在我们的韩国朋友们又忍不住了!好了,我们来看一下这条新闻内容:
韩国海产品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市场,而强化品牌成为深耕市场的关键。近日,韩国海洋水产部首次在上海进行联合品牌发布,宣布未来产自韩国、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高级优质鲍鱼,都将以Kabalone为统一品牌。据介绍,Kabalone是从Korea(韩国)的K和Abalone (鲍鱼)结合而成,这不仅代表所有出口的韩国鲍鱼,同时也强调韩国鲍鱼与其他国家鲍鱼的差别和优越性,提高消费者对韩国鲍鱼的认知度。
不知道诸位看管看完这则消息有什么感受,但小胖将时间倒推几十年前,回顾经济危机下韩国开始重视文化经济发展开始回顾至今天,突然觉得韩国人在流行文化建设方面的确有很多我们可取之处。者可取之处并非单纯的针对文艺界,更多的应该是针对目前中国国内所有缺乏品牌形象概念的产品和产业。
被逼无奈的选择——97年金融风暴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救国
小胖6岁多的时候,金融风暴席卷亚洲,韩国经济也严重受创,面对如何走出金融风暴、重振国家经济这个头等难题,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决定向邻国日本学习,将目标从传统原料级出口和OEM代工生产产业转移,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1998年,金大中总统正式提出了“文化救国”方针,将文化产业列为21世纪国家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了“韩国文化世界化”的口号。
韩国政府在文化产业领域确实做了很多努力。1997年,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基金”,贷款给新创文化企业;1999年,国会通过了《文化产业促进法》,给予文化及娱乐等产业支持与协助,比如政府设立影音分支公司,几乎全额补助翻译与制作费用,负责将韩语翻译成外语,促进文化商品能顺利出口到海外市场。而且据称目前在国内风生水起的一大票韩语字幕组的背后就有着韩国政府和韩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影子。
2001年,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全力辅助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目标是“要使韩国成为世界五大文化强国”。有了政策的保障,还需要有资金的扶持,韩国文化观光部的财政预算在国家总预算中的比重正逐年提高。1999年,政府向演艺产业投资85亿美元,到2003年飙升至435亿美元。
危机中的正确选择——生产制造企业扶持文化产业
小胖仔细查阅了有关韩国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内容,发现韩国政府从政策面及法律面保障韩剧产制,通过减免税收或降低税率的措施来鼓励企业投资拍片。另外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允许企业产品在影视剧中进行植入式营销,像三星、LG等大型企业都有投资影视制作。
此外,政府规定电视台必须保有80%以上国内制作的节目,对国产剧的播放时间设下限,对进口影视剧的播放设上限,黄金时段不能播出外购影片,以保护本土影视剧的发展。同时,政府积极推动韩剧进入亚洲各国电视台播映,以低价格、不限播映次数等方式吸引各国电视机构。
嘚吧完这么内容,不知各位是否发现欧债危机后中国经济的不景气与当年韩国遭遇金融风暴时的状况是何其相似。甚至可能因为房地产的缘故,还要当心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可以说今日的中国要比过去的韩日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凶险。
再者,80年代至90年的的所有危机中,中国基本上是依靠数量惊人的原料出口与廉价代工拉动经济才成功躲避的。但时至今日,用工成本上涨,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下,国内合资生产企业纷纷关停或缩减规模,外资代工投资逐步转移至东盟诸国。中国还能依靠什么?
特别是今天的中国海洋产业,几十年的疯狂掠夺之下,小胖真不知道住在中国近海的这几位龙宫里的龙王还能不能招募的到“虾兵蟹将”了,甚至有可能连龙王本尊都已经被端上餐桌或分段包装后漂洋过海去了欧罗巴。
未来的海洋产业发展不能再依赖原料出口,小胖更觉得国内的海洋产业企业应当抱起一个团来,积极参与到中国海产品的文化品牌建设中,通过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拉动自主品牌海洋食品的对外出口。当文化牌成为我们的一张王牌时,中国的海产品才有可能真正的贴着中国企业的商标走出国门,而并非冒充“洋鬼子”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