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探秘温氏企业为何如此壮大
时间:2014-02-11 08:31  浏览次数:

    温氏企业在目前看来是一个壮大的团队,拥有着一个3万多人的团队,几百亿的资产那么该企业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下面独家为您揭秘温氏企业的成长过程。

    我国现在有不少水产企业,但是面临如何做强做大的问题大家都各持己见。今天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温氏是如何做大的。据悉,通过对省内外、国内外形势的全面分析,温氏将利用其品牌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温氏集团30年的发展,从一个八人团队发展到3万多人的团队,从一个集资8000元到几百亿的资产,从单一的养鸡产业发展到养殖、动保等10大业务体系的集团,温氏何以如此壮大?

    龙头企业的优势

    公司作为温氏集团的连锁企业有哪些优势呢?温氏集团拥有10多位华南农大教授组成的科研力量,公司直接采用现成的科研成果,统一向农户推广新品苗种、提供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公司建有种鸡场,目前存栏种鸡5万套,自行培育的新兴2号黄肉鸡、药用乌骨鸡和温氏麻鸡,产品畅销江、浙、沪市场;公司建有饲料厂,根据肉鸡小、中、大三个阶段营养需要设计饲料配方,肉鸡料肉比已从2.48∶1提高到2.30∶1,公司孵化厂每天出雏3万只,并对苗鸡严格挑选,选择叫声清脆、肚皮软,重量超过30克合格苗鸡,注射好马立克氏苗后提供给农户,苗鸡成活率平均达94%以上。

    独特的经营方式

    温氏模式在管理方式上有独特之处,就是将分散的农户组织成公司“养鸡车间”的生产工人,养鸡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近于零。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的:

    1.申请入户。农民要加盟公司,先进行申请,公司派员上门指导兴建能饲养2000只鸡以上的标准鸡舍,并签订有关契约。

    2.预缴定金。农户开户后按每只鸡3-5元到财务部缴纳定金,定金是领取鸡苗、饲料等的预付资金。

    3.领取鸡苗和饲料。按公司规定的日期和地点领取苗鸡、饲料、药物和技术手册,还可租用养鸡用具,所有资料均以记帐形式领取,肉鸡上市后统—结算。

    4.技术指导。服务部对所有养鸡户实行免费上门服务,每隔3天1次,全程技术指导,除负责免疫接种外,还对通风保温、饲养密度、饲养周期、药物的配比、喂法等进行具体指导。公司设立禽病诊断室咨询处,专门免费提供技术咨询,解答疑难问题。

    5.收购结算。公司采用电脑管理养鸡户,及时通知养鸡户,将已达到饲养日龄(65-70天)的肉鸡送到销售部,进行挑选称重后,财务部打印一份清单,列有这批肉鸡的上市率(正品率)、肉料比、上市均重等,在剔除领取的鸡苗、饲料和药物金额外,农户应得现金当场兑现,整个过程一目了然。送交的鸡也随即由预约的销售商运走。

    承担风险的胆识

    公司运作两年多时间,在与农户的合作中取得了信任,太仓98%的养鸡户加盟了该公司。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实行保护价收购,保护价根据养鸡成本和市场价位确定,公司通过电脑网络,掌握市场行情,2000 年春节后鸡市狂跌到4元/公斤,公司保护价仍是9.6元/公斤,保证农民每一只鸡能赚1.7元。1999 年因遇特大暴雨,使养鸡户受灾死亡了3.5万只肉鸡,直接损失42.4万元,公司按40%比例补助了养鸡户17万元,体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温氏养鸡模式,公司将少资金,缺技术,分散经营的养鸡户结成统一体,领进大市场,促进双方资金、劳力、场地、技术优势互补,实行双赢目标,企业也得到持续发展。

    精打算盘 毫厘必较 每只鸡成本差两元

    2000年12月21日,温木辉养鸡公司因经营不善而亏损严重,由温氏集团代管。其后,“温氏”副总裁黄松德会同温木辉仔细算了算,后者上市一只鸡的成本比前者高出近两元钱。温氏一只鸡可赚0·7元左右,温木辉公司则要亏1·3元。

    每只鸡成本相差2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家公司财务成本相差了30多倍。虽然销售收入高达15·9亿,温氏集团的财务算盘打得却越来越精:长期以自有资金为主进行发展,保持5000万左右贷款额;去年上市1·38亿只肉鸡,每只肉鸡负担的利息仅3分钱。反观温木辉公司,由于靠高息举债发展,400 万元利息压在350万只鸡身上,每只鸡未卖出便已背上1元钱重负,卖一天鸡亏两万元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距,温木辉集团在育种、饲料、用药、生产、销售等每个环节上的成本都要比温氏集团高出许多。以种苗成本为例,“温氏”在 90 年代初即要求每只种鸡产出100个鸡苗,从前年开始,更进一步实行全面笼养、推行人工授精,以此降低耗料率,提高授精率,目前已达到一只种鸡繁育120 苗。而另外几家公司每只种鸡年产鸡苗只有80个。仅此项,温木辉公司的成本比温氏集团高出50%。

    黄松德说,别小看这块儿八毛,它正是经营奥秘最直观的体现。在发达国家同类企业考察时,他发现别人每只鸡利润空间仅有几美分,这说明,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靠的就是控制成本、形成规模。你的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成本,你就要被市场淘汰;低于社会平均生产成本,你就可以多赚钱。

    股份制:企业上下一心

    家族式:埋下衰落伏笔

    温氏集团养鸡成本为什么能大大低于其他三家公司呢?从管理制度的层面看,是因为前者从一开始就搭建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框架,而后者仍一直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阶段。

    1983年,温氏初创时就实行了股份制———7家农户8份股份;1986年,当时的董事长温北英在集团内推行了职工全员持股制,并打出了富有现代企业色彩的口号———“温氏食品、人人有份”。此后,随着员工的增多,公司的股权越来越分散,以致于集团最大的股东———董事长兼总裁温鹏程目前的持股比例不到 4%。

    温氏副总裁黄松德指出,全员股份制使集团里既不存在打工心态,也没有所有者缺位现象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员工劳动积极性的问题,这是温氏能很好地控制生产及财务成本的制度基础。

    全员股份制也为企业民主决策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温氏每做一项重大决策,往往要先提交3个以上的调查报告,由决策调研室的一批顾问审定并提出意见,再交总裁办公室;重大经营问题则还须经总裁办公室提交董事会,必要时召开股东大会来决策。因此,集团18年来未发生重大决策失误。

    令我们颇感惊讶的是:温氏的6位总裁近几年都在学习MBA等研究生课程,温鹏程还在北大学了两年管理。难怪他们讲起管理来都一套一套的。

    然而,另外三家公司则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据说,直到去年,其中一家公司负责人还经常将一句口头禅挂在嘴上:“你是老板还是我当老板?”对于温氏集团的现代企业制度,他们是这样认识的,“你有你的路子,我也有我的办法。”对此,新兴县县委书记张国权说,那三家公司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所谓“儿子当经理,老婆做出纳”,这种体制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弊病尚不突出,但进入高速发展期后就很可能走向失败。

    据了解,代管温木辉养鸡公司后,就像当年海尔激活“休克鱼”一样,“温氏”将自己的一整套企业文化、制度和技术等注入,第一批肉鸡上市即赢利了22万———现代企业制度与家族式管理两种模式间的优劣差距,表现得竟是如此的明显!

    利益平衡 共同富裕

    利益失衡 鸡飞蛋打

    在温氏集团稔村分公司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几份“广东省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文件”,内容全是调整鸡苗饲料浮动补贴,文件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为平衡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经集团公司研究决定……”

    平衡利益,这是温氏集团成功的核心秘密。黄松德副总裁告诉记者,集团要平衡的利益主体有4个:首先是农户,农户是公司赖以发展的基础,集团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保证他们每养一只鸡就有1元到2元的利润。即使在1998年初受香港禽流感影响最严重时期,公司顶着每天亏损130万元的压力,仍坚持对农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随意走进了一个名叫李金伙的农户家里,从他出示的电脑结算记录上看到,从1994年7月到今年1月,作为与“温氏”合作的1万多农户中的普通一员,李金伙与妻子已获毛利22万多元,“温氏”给农户带来的巨大利益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个利益主体是客户。“温氏”在全国有600多家销售客户,目前,公司一般将保证他们每卖一只鸡可赚0·2元,据了解,这意味着一家三口从事该项工作每年可赢利五六万元。与集团对农户采取浮动补贴的办法不一样,集团对销售客户的利益补偿主要体现在年终的销售奖励会上,去年底他们就拿出了400万元奖励销售大户。

    第三、四个利益主体是股东和员工。实际上,由于温氏集团全员持股,二者几乎是同一概念。集团保证员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以上,同时保障股金投入回报每年在15%以上。

    四大利益主体在集团都有其代言人。农户的利益由服务部代言,销售客户的利益由销售部代言,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分别由董事会和工会代言。经由四个机构经常性的沟通和磋商,集团在这四者之间创造出一种利益平衡关系,最大限度激发了所有参与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实际上,温氏集团还有第五个利益主体,这就是技术方。温氏也以技术入股、技术奖励等方式来保障他们的利益。1992年,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获得了集团10%的股权,一跃成为当时集团最大的股东。温氏集团还吸引了一大批高级人才加盟。目前,集团拥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21人,博士5人、硕士13人,本科生、大专生比比皆是,其中的一些教授和博士是国内本领域的顶尖人才。

    而公司与农户、公司与客户间利益关系失衡,公司内部股东与员工关系失衡,正是“二温一古”失败的关键所在。去年以来,温树汉养鸡集团、古章汉的万益公司成为农户群起攻击的目标,就在于他们擅自提高饲料、育肥料价格,甚至无法将农户定金和鸡款全额返还。在公司内部,由于董事长一股独大,经理层、技术人员都抱有浓厚的打工心态,吃回扣、出工不出力甚至偷工减料等短期行为大量发生,从而导致公司经营失败。

    过好坎,一路顺风

    慢半拍,坐以待毙

    在采访中,黄松德谈到了企业发展的几个坎。他说,每当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企业总会面临相似的问题;与“温氏”相比,其他3家企业正是在这些坎上栽了跟头。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下的是小型公司,5000万元至5个亿为中型,5亿至50亿为大型,50亿以上是特大型。1987年前后,在尚是小型公司时,全员股份合作制使温氏渡过了5年发展期,至今这种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好处仍在不断体现;1992年,达到中型规模后,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大批人才的引进,使温氏将扩张的技术、人才瓶颈尽可能地拉宽了。在进入大型公司行列后,温氏又将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控制摆到首要位置,顺利挺过了1997年香港禽流感风波的难关。

    而温树汉、古章汉们,在第一个坎上,由于家族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集中了权威、降低了费用,劣势并不明显,当时4家企业并无质的区别。而在第二个坎上,制度差距慢慢表现为技术差距和成本的差距,与温氏相比,他们的“内功”显然已经落下了一大截;不过,此时仍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看好,大家都还能好好地活下去;1997年香港禽流感风波过后,短缺经济变成了相对过剩的经济,鸡价长期低迷,养鸡利润变薄,危机就爆发了。

    黄松德说,2004年,温氏的销售收入可能达到50个亿,他们已预感到又一个坎的到来,目前正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据了解,通过对省内外、国内外形势的全面分析,温氏将利用其品牌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一是实施地区多元化发展战略。温氏集团在县外省外已设有8家公司,最近又在清远市建设年产30万头猪的养猪基地;在河源市建设年产1500万只鸡的生产基地。二是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战略。在稳步发展肉鸡生产的同时,迅速扩大养猪业的发展规模,目前年上市量是20万头,到 2004年要达到110万头,力争在1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现代化养猪企业。在巩固发展养鸡、养猪业的同时,公司计划向奶牛业进军,近期内先发展5000 至7000头规模的奶牛场,形成集团的第三大主业。三是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规范化的公司改造,争取上市,实现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漯河市工业大会召开 马正跃主持会议并讲话   下一篇:赣州大成:鲜活草鱼品牌建设之路(图)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