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色实践教育
本报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李飞
当日历翻开新年崭新的一页,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全体教职工也收到了水产养殖学和水族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这标志着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并正式启动实施。
老师们还清晰记得,上学期开学不久学院会议室里热烈讨论的场景。来自广东海大集团、武汉华扬动保集团、武汉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水产行业的企业家们,就学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献计献策、把脉问诊。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兴荣回应说,“为产业不断培养优秀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坚持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的现实途径。学院开什么课,老师怎么讲课,要听听来自企业的声音。”
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告诉记者:“除了要把学生送到鱼塘边去实习锻炼外,我们十分重视来自于企业家、养殖大户的建议,把他们请进校园,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已经成为多年的一个传统。通过面向市场,开门办学,使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多方受益。”
“四阶一体”梯度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才
两个多月前,华中农业大学的狮子山广场,一场“水族景观造景技能大赛”,搅动了宁静的校园。
经过两个月的展示、维护,评选出“水族景观造景技能大赛”优秀作品。水产养殖学专业1101班罗嘉敏荣获一等奖,她表示,参加比赛是学以致用的技能锤炼,也是走向社会前的成果检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择业取向,也更加明确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的努力方向。
就在国内大学毕业生年年“就业难”的今天,华中农大水产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五年都在96%以上。一个并非热门的专业学院,连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记者见到水产学院大四学生叶伟钊时,他正气定神闲地在图书馆里温习功课。早在去年10月初,他就在广东海大集团的招聘竞争中胜出,与公司签下了就业意向书。叶伟钊自信地对记者说:“这得益于学院从新生刚进校时,就开始培养他们对水产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得益于学院严谨的实践训练体系。快要告别校园了,更不能懈怠,要继续冲刺、继续充电。”
水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杨道兵介绍,学院立足于从“基础实验—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践”四方面,统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大学4年为时间轴,构建了淡水水产专业“四阶一体”的梯度实践教学体系,即大一至大三要侧重基础性实验,大二至大四要逐步注重提高性实践,科研训练则贯穿于大学4年期间,实战训练主要于大三至大四期间完成。
构建“321”实践平台,培养务实创新型人才
今年元旦,水产学院副教授马徐发收到了许多祝福,其中就有来自“创行团队”的同学们,他感觉到了一年辛苦付出后的慰藉,很是高兴。
马徐发所在的课题组,致力于生物浮床在养殖池塘水质改良关键技术的研究,他指导带领的华中农业大学创行团队“如鱼得水”项目,在保障湖北省红安县试点村渔民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池塘水质进行了明显改良,在“2013创行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得到了赛场企业家评委们的好评,获得佳绩。
平常,他会引导学生认真参与实践,将已经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创新。马徐发对记者说,学院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试验环境,每个老师都可以带一个团队,以身作则参与基地实践与创新,指导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接受学院浓厚的创新氛围的熏陶。
“这就是学院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搭建的全新的‘321’实践教学平台。”一直陪着记者采访的水产学院实验室老师黎洁介绍说,即3类实验室、2类校外实习基地、1个校内综合基地。
利用企业实践平台,培养未来的产业骨干精英
翻看一本水产学院大三学生2013年5月在一家企业的实习报告,里面是满满的收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投喂,培水,杀虫,检测,巡塘”、“三天一小会,每周一大会”用来总结经验,还定期举办PK赛,营造一种竞争、合作、分享的氛围。很多同学都写道,这里的实习生活不仅仅学的是水产养殖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思考。
获得全国高校水产实习征文二等奖的段静说,实习企业的导师经验丰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水产人就是要脚踏实地,要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在实习中我发现,连给鱼苗喂豆浆都很有技术含量,不是单凭嘴上说说就能养出好鱼的。
同学们的实习就是把课堂搬到了池塘边。华中农大的学生朴实、能干事,这是公司员工对他们的一致评价。水产学院的实习基地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伯湘对记者说,虽然他们还是学生,但进了企业实习,公司就把他们当员工来看待了。有的同学领悟、动手、创新能力都不错,还提出了一些生产上的建设性意见,给公司节约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学院培养的人才是紧紧盯着现代渔业的发展需要。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张韶东说,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让学生走进企业,企业走进学校。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效显著,水产养殖学连续三次在国家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居96%以上,很多院友陆续成为中国现代渔业各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已经和正在为中国现代渔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