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食品周刊》创刊致读者
■张志伟
春云春水两溶溶,阳春三月,旖旎而至。在这个美好的春天,《证券日报·食品周刊》与您见面了。
它的诞生,不是虚张声势,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多年积淀之后的水到渠成,是更多担当的背负,是更多艰难的远征。
对于它的诞生,我们是兴奋的。因为它是我们的态度,它是我们的责任,它是我们的行动。这一切,是我们的报道赖以生存的根基,过去是,将来更是。
清晰地记得,在去年,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持续发酵,众多媒体对农夫山泉的报道大都一边倒,指责声此起彼伏时,我们并没有因为一方是同行就预设立场,而是深入到一线,针对老百姓最关心的质量问题展开报道,独家连续报道之后,掌声从四面传来。
清晰地记得,在去年,金锣集团肉污染事件发生后,本报记者连续采写7篇深度报道, 迫使金锣查封、深埋了污染肉。系列报道不仅使金锣公司深刻反省,采取了果断行动,而且报道释放出的正能量渐次传递。一家国内赫赫有名的食品集团,在关注到本报记者的连续报道后,立即安排旗下所有子公司检测自己的冷链车间,未雨绸缪,避免成为第二个金锣;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赞许记者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剖根追底、毫不留情的揭露行动,建议相关企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做好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报道产生了诸多呼应和共鸣。
清晰地记得,在去年,限制“三公消费”政策重磅出击,不断加码,高端白酒销售的“七寸”被击中,高端白酒消费应声下落。对于限制“三公消费”对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除了深度解读事件本身之外,把目光更多的聚焦到现象发生的原因、行业的未来转型上。用更多的篇幅报道一线白酒企业的服务下沉,推出定制酒、低价位酒、加强市场营销建设等不一而足。记者没有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很好地融入到事件中,聆听各方声音,报道对企业行为的引导功不可没。
清晰地记得,在前年的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中,我们对违规企业鞭笞痛击,一针见血;清晰地记得,在前年的茅台国酒商标之争中,我们呈现各方观点,有理有据;清晰地记得,在几年前的毒奶粉事件中,我们的抨击……
在“拼爹”、“躲猫猫”、“打酱油”被推崇的时候,守护我们的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记者曾遭到谩骂,甚至威胁。
报道,是我们的态度,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行动方式。我们一直在路上,从未后悔。我们选择背负更重的责任远行,这也正是《证券日报·食品周刊》的由来。
在《证券日报·食品周刊》创刊之际,业内专家、企业领袖纷纷发来寄语:希望用真诚和努力铸就百姓健康的每一天;希望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还原真相,解读事件背后的声音;为食品行业树新风、立新意……他们的寄语让我们感动,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近年来,食品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因为食品关乎生命质量,是重要的幸福指数内容之一,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希望我们的鼓与呼,让那些制假造假、知假贩假的昧良心者畏而却步,让那些对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孜孜以求者成为时代的标杆。
我们已背着重重的行囊,跋涉在远行的路上。
股价回春白酒板块释放见底信号?
看多者力挺一线名酒股称已跌无可跌
数据显示,2011年三季度,13家白酒企业中有701家机构持股;2012年三季度,14家数据变为900家,而在2013年三季度,仅剩下244家。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三季度有656家机构逃离白酒股
■本报记者 夏芳
伴随气温的回升,资本市场中沉寂已久的白酒板块也显示出回暖迹象。昨日,酿酒板块全面爆发,沱牌舍得、山西汾酒、水井坊、泸州老窖和金种子酒等5家酒企涨停;古井贡酒、老白干酒、洋河股份、青青稞酒、五粮液、洋河股份等涨幅超过5%;而贵州茅台昨日涨幅达4%。
“白酒板块已经触底”是支持茅台、五粮液为首的白酒股走强的“主力”声音。然而,白酒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白酒板块真的已经触底了吗?怀揣“买进”心理的机构们,此时是否是进入的最佳良机?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行业分析师、业内专家和从事白酒行业的经销商,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前资本市场中的白酒股,听听他们是怎么评价这些年里白酒行业的那些事。
2013年上演机构大逃离
众所周知,受限制“三公消费”政策、塑化剂、禁酒令等影响,我国的白酒行业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调整期,高端酒销售在2013年进入“寒冬”。以高端酒为主打产品的酒企深受打击,这从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就可一览无余。为了自救,酒企们纷纷转型,加大体制改革和营销改革。尽管如此,在资本市场上,机构们依然不敢眷恋,在2013年纷纷逃离白酒股。这一现象从14家白酒上市公司机构持股明细中清晰可见。
据《证券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2011年三季度,贵州茅台机构(包括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保险公司、社保基金、QFII和其他机构,下同)持股家数为222家;五粮液合计210家;泸州老窖合计80家;山西汾酒合计34家;洋河股份44家;老白干酒、沱牌舍得、水井坊、古井贡、伊力特、金种子酒、酒鬼酒、皇台酒业等8家酒企的机构持股家数合计111家。总体计算来看,在2011年三季度,13家白酒企业中,共有701家机构潜伏的身影。
在2012年三季度,包括青青稞酒在内的14家白酒企业中,共有900家机构的身影,机构持股超过百家的仅有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
但到了2013年三季度,白酒股瞬间成为机构们的“弃子”。数据显示,没有一家酒企机构持股家数超过百家,另外,在14家白酒企业中,仅有皇台酒业没有机构持股。13家白酒企业中,仅有244家机构持有白酒公司股票。
多空PK白酒股是否见底
机构在2013年的迅速离场,也让白酒股的股价跌得惨不忍睹。
数据显示, 2012年7月16日,贵州茅台股价攀至266.08元/股的高点,之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行,到2014年1月8日跌至118.01元/股,股价跌幅达55.65%;同处于一线名酒的五粮液,其股价从2012年7月13日的39.55元/股,一路下挫至14.33元/股的历史低点,股价跌幅63.76%。另外,差不多在同一时段,泸州老窖和洋河股份的公司股价也跌去了六七成。
然而,白酒板块近期的表现,也引发已经离场的机构们高度关注,这从分析师纷纷奔赴酒企调研可见一斑。那么,此轮白酒股的反弹是阶段性反弹还是结构性反弹,市场上众说纷纭。
在海通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闻宏伟看来,一线名酒企业在春节期通过降价寻找到了广泛的消费群体,商务用酒填补了限制“三公用酒”带来的缺口。而社会库存也得到较好的消化,因此,从目前来看,一线名酒的调整要好于其它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