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添加剂,食品安全的专家举了一个例子—19世纪伟大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研究人员从他的头发和头骨碎片的检测表明,贝多芬死于铅中毒。
在部分研究人员的眼中,贝多芬成了受食品添加剂影响最著名的“倒霉孩子”。
在专家眼中,产生急性影响的化学添加剂有着另一个代名词:“毒药”。而我们身处慢性“毒药”之中,部分饮料添加剂多达11种;其中,儿童食品添加剂更成为父母的心头病。
专家建议制定专门的儿童食品标准,并建议父母用“钞票”变成安全的“选票”。
在食品安全专家的眼中,微量有毒元素的影响,是缓慢的,是隐性的,有些甚至是隔代的。那些产生急性影响的化学添加剂,他们更习惯称之为“毒药”。
有人淡定
“选大牌子应该没问题”
对于孩子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33岁的刘强始终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尽管他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但对于孩子的零食他从来都不大管。
由于常年和孩子分隔在两地,每次他回老家看孩子时,总会带上一大包的零食。“糖果、薯片、饮料,什么都有。”
他解释说,尽管他也知道在这些零食里面有添加剂,但是孩子喜欢吃,难道因为有添加剂就不给孩子买了么?
“平时喝的饮料里不也有添加剂么?”刘强说,现在几乎所有超市里卖的食品都有添加剂。可以说,不光是孩子的零食,只要不是现做现卖的食品,基本上都有添加剂,但是超市里还是照样卖。
尽管嘴上说着毫不关心,但是最后刘强还是表示,他当然会买一些大品牌的零食,小牌子没听过的基本上就不会考虑了。
有人焦虑
对添加剂“诚惶诚恐”
相比较刘强的“漠不关心”,胡女士对儿童食品添加剂,显得有些“诚惶诚恐”。她告诉记者,孩子还在她的肚子里时,她就开始杜绝任何有关食品添加剂的零食了。
她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薯片、饮料之类添加剂较多的零食,她尽量避免让孩子吃。
“含有防腐剂和色素的零食是坚决不会买的。”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听说这两种添加剂会对孩子大脑和身体的发育产生影响,这是她绝对不允许的。
尽管有着强烈的“反添加剂”意识,但是胡女士表示,孩子仍然会多多少少接触到含有添加剂的零食。
她举例说,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为了奖励小朋友,会给他们分发一些糖果,但这些糖果肯定是有添加剂的,难道去制止幼儿园的老师不要发糖或给自己的孩子?
她有些欣慰的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是从来不会吃薯片的,而且也对巧克力不感兴趣。“只要习惯养成了,她的口味定了,以后就是再给她吃有添加剂的零食她都不会吃了。”
添加剂“透明”?
消费者不“知情”
胡女士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的确有些“诚惶诚恐”,那是否零食的添加剂已经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呢?
对此,记者随机购买了相对知名品牌的雪糕、牛奶、薯片、饼干、饮料等,发现其中的“配料”一栏,最长的就是食品添加剂的列举。
在一瓶普通饮料内,含有的添加剂多达11种。而一盒饼干的食品添加剂,列举的就有8种。一根雪糕内的添加剂,也有6种之多。
某品牌薯片的“配料”一栏中,有着“磷酸氢二钾”、“六偏磷酸钠”、“单甘油脂肪酸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等多种化学名称,可以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但是唯独不见“食品添加剂”的字样。
“增稠剂”、“着色剂”、“卡拉胶”、“瓜尔胶”、“槐豆胶”,这些均是雪糕当中的食品添加剂,但是这些添加剂究竟是什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还需要购买者仔细“研究”。
相对于完全不标示“食品添加剂”内容的食品,这些有着标示的零食有了一定的“透明度”。但是,据记者采访的诸多家长反映,尽管零食的包装上有着标识,除非是专门对这些化学名称的添加剂有着专门“研究”,否则还真不知道这些化学名称究竟代表着什么。
从这方面而言,所谓的食品添加剂“透明”,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完全“知情”。
三成儿童
因吃零食“身体不适”
近日,一项调查在网上流传甚广,即由非营利性机构“iearth—爱地球”发布的一项《中国9城市儿童食品添加剂摄入情况调查报告》(下简称《报告》)。
“iearth—爱地球”项目主任郭雪峰介绍说,问卷调查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沈阳、哈尔滨、大连、石家庄、苏州9个城市的39所小学开展,共发放问卷17700份,回收问卷13654份,回收率77%,其中有效问卷12000份。
在12000份有效问卷中,按年龄划分,6~9岁约3600人,约占总数的30%,10~12岁约8400人,约占总数的70%;按性别划分,男生约5040人,约占总数的42%,女生约6960人,约占总数的58%。
此外,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结果,iearth收集了33个种类489个常见食品的配料表,并对其中所含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汇总分析。
根据《报告》公布的调查内容,10%的儿童每天食用含添加剂零食3次以上,6%的儿童每天饮用饮料3瓶以上(不包括矿泉水和自制茶水)。
6%的儿童每天食用方便面,9%的儿童每天食用薯片,每天食用蜜饯和奶茶的儿童比例为10%,11%的儿童每天食用火腿肠和果冻,每天食用口香糖和饼干的儿童比例为15%,在夏天,每天食用冰淇淋的儿童更是高达26%。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除方便面外,其余8种零食至少有3%的儿童每天摄入频率保持在3次以上。1.5%的被调查儿童以每天3次以上的频率摄入方便面,这意味着,在本次调查当中,有180个孩子每天吃方便面超过3次。
此外,记者观察到,调查中,34%的被调查儿童表示曾因吃零食而身体不适,5%的儿童表示此类状况经常发生。对此,郭雪峰告诉记者,这部分调查的内容是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而三成的儿童因吃零食感到身体不适,也是自身的感受。“儿童产生身体不适的原因比较复杂,食品添加剂是可能引起儿童身体不适的原因之一。”
他介绍说,在七类儿童经常食用的含添加剂零食中,摄入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冰冻食品(包括冰淇淋、冰棍等)、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面、饼干、火腿肠等)和糕点(包括蛋黄派、沙琪玛、铜锣烧等)。除此之外,膨化食品、蜜饯、糖果及腌渍食品也很受儿童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