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反映有人听、疑问有人答、困难有人帮、办事有地方。”这是县委对基层提出的明确要求。昌元街道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努力增添措施,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实惠。 一个平台 一些政府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跑“冤枉”路成为家常便饭,这让很多群众无奈、困扰。我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许多群众反映类似问题,昌元街道以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通群众咨询热线——12582,群众可以通过拨打咨询热线,查询党的方针政策、市县惠民政策及办理各种证件所需的材料,如低保、社保、医保、单独二胎等。 方家坝村10社的村民陈弘荣得知此事之后很疑惑:“是不是真的哦?正好我打算养鹅,在资金方面遇到了问题,听说政府可以贷款,不知道手续该怎么办,打个电话试试。”他拿起手机,拨通了12582咨询热线,提出了问题,一手拿手机一手记下了工作人员的回答。“这下好了,知晓了办理贷款的手续,把该要的证件资料备齐,就可以准备养鹅了。”挂掉电话,陈弘荣笑着说。 “咨询热线发挥着联系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打造为民服务品牌,确保我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4月2日,昌元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敏说,作为基层单位,就是要着力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办真事、办实事、办好事。 咨询热线的开通,无形中可减少接待压力,可以让窗口服务单位分流、减压,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一个商业圈 如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是群众的一个期盼。 商业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城市经济繁荣最终都表现为商业繁荣。商业就像是城市经济的“温度计”。“我们将倾力打造滨河商业特色街,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让消费者吃得尽兴、玩得开心。”唐敏说。 唐敏所说的滨河路商业特色街,全长5.6公里,包括昌州故里、恒荣半岛、拓新红城等形成的特色商业街,集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婚庆等于一体,具有巴渝地域古建筑风貌的渝西川东品牌商业特色街,是荣昌未来的休闲娱乐中心。 “在交通上形成环线,在产业上形成特色,在服务上形成亮点。”这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 为此,昌元街道在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加大招商引资上不断下功夫。对有困难的商户积极帮扶,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全方位做好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监管;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投资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渠道,努力引进大优项目入驻。 同时,抓好卤白鹅、黄凉粉、铺盖面、羊肉汤、白糕、艾粑、猪儿粑等极具荣昌特色的餐饮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振兴和发展荣昌“老字号”。 “一句话,就是要让老百姓吃好、玩好。”唐敏说,通过努力,滨河商业特色街必将成为川渝地区的“现代磁石”。 一名“网格长” 4月2日早上6点,家住白象社区的邓君旭就起了床。洗漱、收拾完毕,她随手拿起一个塑料袋,便匆匆地下了楼。来到后西街广场,看见有果皮、纸屑,便捡起来放进塑料袋,再扔进垃圾桶。 今年56岁的邓君旭是昌元街道的一名“网格长”。她管理着天主堂广场1至9栋楼,近600户居民,其中有200户为流动人口。谁住进来了,谁搬走了,她都要一一去登记,去走访。哪家空调漏水了,影响人家门面营业;哪家厨房渗水,影响了楼下居民;哪家是外来人口,需要把户口转到社区;甚至哪家小狗走丢了,都要打电话找她。 昌元街道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启动了“四级联动”社区管理机制,即“城市社区——居民小组长——中心户长——楼栋长”四级联动机制,把4个城市社区划分为143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一名网格长,具体管理小区各项事务,切实为居民解难题,办实事,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