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企业认识到,排污权指标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现在买入排污权,如同买入土地使用权,将来可以保值甚至升值。”吴小平说。
2010年,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于取得了92.16吨二氧化硫和57.6吨COD的初始排污权,并缴付有偿使用费14余万元。通过实施节能减排,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90吨/年下降到1吨/年,湖南省、市交易机构积极促成公司将剩余富余排污权全部转让。
但公司在深入了解了相关政策后,考虑到项目二期工程及公司的长远发展,仔细权衡后愿意出售30吨二氧化硫指标,获取了20万元的收入。
进行排污权指标回购,资金从何而来?
湖南省财政资金是一个主要来源。自2012年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利用省财政下达的排污权收购资金,有偿收购储备了醴陵泰宇瓷业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185吨排污权指标后,2013年又主动出击,收购了湘钢集团、红星盛业、百威啤酒等多家公司的排污权指标。
截至目前,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已回购8家企业近7000吨减排富余排污权指标,回购资金1685万元由省财政全额拨付给企业。
此外,湖南还在排污权银行抵押贷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目前,湖南省已与兴业银行、长沙银行、渤海银行这3家银行签订了抵押贷款协议。
2012年世界环境日当天,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成功促成湘潭钢铁公司向银行抵押其排污权指标,获得1600万元的贷款用于污染治理。
排污权交易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排污权交易,不但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污染治理,还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由于引入了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对于企业而言,污染物减排就意味着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副主任瞿畏说,这些年来,交易中心充分利用交易价格的杠杆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激励排污单位积极实施污染减排。排污单位通过减排腾出排污权指标后,可以向市场转让出售,获得经济效益,来弥补治污成本甚至赢得利润。
湘潭钢铁厂就通过转让多余的排污权指标而获得了千万元效益。这笔意外的收入,比当初购买初始排污权的单价升值了近10倍,使企业负责人深受鼓舞。
在采访中,湘潭钢铁厂安防部工作人员潘天阳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以为环保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热情度不高,压力也很大。没想到,我们上了设备改善了环境,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通过排污权交易,不但促进了污染治理,还切实保障了优质项目的上马。” 瞿畏说,他们对长沙经济开发区的支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沙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韩国LG、荷兰飞利浦、日本三菱、美国可口可乐等世界500强企业和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山河智能等国内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但由于经开区是新建行政区域,没有分配排污权初始量,新上企业没有指标来源,一些好项目无法顺利实施。
为支持园区发展,湖南省、长沙市排污权交易机构积极运作,将其他减排量多的区域的总量指标调剂给经开区,保障了园区内高科技项目的顺利上马。
排污权交易也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长沙市雨花区的大型食品企业红星盛业原先是一家污染较大的屠宰场,年排放COD达数百吨,废水排入附近的圭塘河,群众有怨言,企业压力很大。为此企业先后投资了数千万元进行升级改造。
据雨花区环保局局长彭跃辉介绍,升级改造后,红星盛业生产废水实现了中水回用,接近零排放,COD排放量从原来的500多吨削减到现在的不足10吨。污染大大削减了,排污权指标也大大富余了。去年,企业向国家上缴COD排污权200多吨,注销10吨,转让135吨,企业环境压力轻了,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转让金。企业的治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鼓励。
“通过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化运作,市场发挥配置和调剂环境资源的作用也在增强。”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中心主任吴小平如此表示。
一是主动调剂指标,满足区域的发展需求。
株洲市的炎陵、茶陵等县区原来发展较慢,二氧化硫指标基数少,减排腾出的指标也无法满足新建项目的总量需求,而醴陵市陶瓷行业产业升级、全面推行“煤改气”,腾出了大量的指标;在茶陵等县区新上项目实施时,交易机构配合
总量部门,通过区县间指标调剂、市场交易,保证了在区域总量范围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遵循市场规律,改变以往政府强制调剂的方式,企业间的交易更是逐步向市场化运作靠拢。
2013年9月,株洲市雅美实业有限公司直接向株洲市荣富树脂化工厂购买1.54吨二氧化硫指标。这是湖南省第一宗企业之间直接“点对点”的排污权交易,改变了过去“政府供应、企业购买”的单一交易模式。
敢问路在何方?
排污权交易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政策理论研究、实践创新等方面急需突破多重瓶颈
3年前的一声锣响,拉开了湖南排污权有偿使用的序幕。从此,湖南省所有新、改、扩建项目都不再免费获得排污权,而是要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排污指标。
3年来,排污权交易制度不断完善,参加交易的企业越来越多,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广,环境治理的市场化之门已豁然打开。
在湖南,许多业内人士对排污权交易的发展态势持乐观态度,但也深刻感受到这项创新性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难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各界对排污权交易工作的认知,有关机构专门在网上征集了网友意见。
针对“是否看好排污权交易市场?”这一问题,从网友的意见来看,表示“看好”的占参与人数的44% ,表示“不看好”的占56%。
一些表示“看好”的网友认为,从长远来看,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环境当中的排污行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因为企业老板都是理性经济人,不见兔子不撒鹰。只有将污染的经济成本体现出来,才能真正地促进人们关注排污、减少排污。
而表示“不看好”的网友则表示,排污权交易存在一个区域和流域的概念,由于我国目前污染源是属地式管理,导致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调变得相当困难。
另外,排污权交易的实施,真实有效的检测数据、完善的评估标准和政府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排污权交易在国外不乏成功案例,但在我国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还有人表示,排污权交易并不能带来污染物的减少,因为它不降低排污总量,这样做的目的只能是扼杀新生的中小企业。有钱买指标,就可多排污,反而会加重污染。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鼓励技术革新,重奖节能减排企业,加重处罚重污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