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听,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成长故事
时间:2014-04-30 15:33  浏览次数:

如今,“打工妹”、“农民工”这些称谓已悄然成为历史,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创业志士、高校毕业生,所有的外来人员都有一个名字——“新市民”。他们与合肥这座城市共同迎接着每一个早晨和黄昏,共同参与并见证着合肥的成长与进步,他们都是“合肥人”。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大学生

受访者:小原

职业:程序员

心声:在合肥实现自己的价值

毕业于合肥某名校的小原如今在合肥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做程序员,老家在阜阳,因为十分看好目前其所就职的这家企业,因此决定将自己的事业放在了合肥。

“一线城市可能有更多的优秀企业供自己选择,但它们也处在接近饱和状态。合肥的经济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达到北上广的水平,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和更公平的竞争机会。”小原坦言,选择合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看好合肥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因为在合肥的生活压力不算很大。

“相较于北上广的房价,合肥的房价一直处在合理且能承受的范围内。花同样的钱,可以在合肥住上两室一厅,但在北京只能住很小的一间。一个是步行到公司,一个是上下班要坐很长时间的高铁。权衡一下,还是合肥更适合人居住。”

如今,在高新区工作的小原已经成功申请入住了公租房。“房租是单位交的,住宿条件也很好,离单位步行5分钟的距离。有了更好的休息,我也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之中。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合肥人,有家的感觉。”

小原说,他周围像他这样的合肥新市民有很多,他们在公安、教育、卫生等行业奋战,他们不仅为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的理念,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

受访者:樊佳

职业:公司职员

心声:在这座城市里逐渐成长

2010年的暑假,樊佳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年9月11日,她离开舒城的小山村,带着家人的期许和自己对新城市的好奇来到了合肥,开始了她新的生活。

樊佳说,她之前到过最远的地方便是省城合肥。因此大学期间她一边忙于学业,有空时则和室友一起轧马路,慢慢地融入这座城市。

毕业后,樊佳选择留在合肥。然而“留下”二字说来容易,实现却是道阻且长。准备好了简历,投到了招聘单位的邮箱,本以为会有青睐、赏识,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一次次的碰壁、婉拒。尽管如此,樊佳还是坚持着,并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

四年来,她走遍了合肥的大街小巷,熟悉合肥的每一条路,逛过合肥的每一个公园,甚至能听懂合肥方言,看着合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见证着合肥的新变化,已然是个新合肥人了。

虽然现在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活和事业都有各种困难需要克服,然而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樊佳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很乐观。

“不管在这里经历了怎样的挫折和磨难,现在的我已经慢慢适应了合肥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渐渐跟上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发展脚步。不久的将来我会在这里安家落户,我也会为新合肥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这座城市骄傲,完完全全融入到合肥这个大都市,在这座原本不熟悉的城市里,慢慢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

■务工者

受访者:林琳

职业:食品厂工人

心声:合肥人从来不排外

“合肥人不排外,在这儿干活不受气。”“这里政策好,我们不担心被拖欠工钱。”“这儿治安好,不用担心安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用简单实在的话语,告诉记者他们选择合肥的理由。

老家在四川的林琳,是合肥一家食品企业的一线普通工人。她告诉记者,不仅工资每月都定时打到工资卡上,公司还为她办理了“五险一金”。相比在老家工厂打工的朋友,林琳对自己在合肥所享受到的待遇感到很满意。“离家远是远了点,但在合肥过得很顺心。”林琳说。

除了良好的企业环境,合肥日益完善的城市功能配套也让林琳和工友们交口称赞。“公司大门外就是公交车站,去市中心很方便。”“同事带我去了天鹅湖,那边不堵车而且商场多。”从对合肥的陌生到熟悉,林琳和老乡们都说,“合肥有巢湖一样的风度。”

篮球赛、乒乓球赛、卡拉ok比赛、青年联谊……工人们在合肥不只有繁忙的工作,还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在经济开发区,企业文化成为各类企业重点建设的一项工作,员工们在企业里就能享受到良好的职业培训、生活关怀,还有心灵导师为他们“护航”。

■老合肥新市民

受访者:陈莹

职业:公务员

心声:合肥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每当出门不知该穿什么衣服,每当灰心丧气不知所措时,宝贝闺女都会主动抱着我,甜甜地告诉我,妈妈,你是世界上最最最最漂亮的人。”在陈莹眼中,小女儿的甜蜜话语常常如一股温泉注入自己的心房。生活平静,安详而又满足,正如合肥这座城市之于她。

2001年,陈莹从富庶的浙江来到合肥求学。初到时,很多当地人都会问,为何会离开富裕的家乡,陈莹总是淡笑着回复说,“这里挺好的。”

陈莹清晰地记得,刚到合肥时,长江路还没有改造,高架还未建起,五里墩立交桥还是这座中等城市里的十景之一,望江路上还时常能见到绿绿葱葱的菜地。“安逸的节奏,却不自然将我这个外乡人带到属于她特有的气息里。”

现如今,路边的矮房已经成片地消失,变成高楼大厦,拥挤的道路一点点变宽,合肥这些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而陈莹也经历了从求学到工作的过渡。“丈夫虽然祖籍也是浙江,却是从小生长在这里,算是合肥人,女儿今年已经四岁多,孩子的户口直接注明了合肥两字,身边的朋友圈大多在这个城市,除了偶尔冒出的家乡口音,我的生活已深深融入了距离家乡500多公里的都市里。”

陈莹说,每次从老家探亲回来,当车子驶进提示“合肥”出口的高速路口时,她经常会有种特别的感触,心里居然生出一丝别样的温暖,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对她来说,合肥就是第二故乡。

原标题 [听,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成长故事]

以上内容来自:合肥晚报

[责任编辑:yfs001]




上一篇:西藏检验检疫局加强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   下一篇:双汇“洋兄弟”史蜜斯回家 漯河人家门口吃上美国肉品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