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第1财金专讯 日前媒体曝光上海福喜销售“过期肉”事件牵涉到多家连锁餐饮企业,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与这些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相比,被认为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简称“食责险”)兼具补偿和事前第三方安全监督作用,但却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据了解,食责险是被保险人在经营场所内生产、销售食品,或者现场提供与其营业性质相符的食品时,因疏忽或过失等原因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公开报道显示,在国外,食品安全保险的投保率超过50%。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立法强制实行了食品安全保险。在我国,有十几家中外资保险公司推出了包括食品安全责任险、食品污染综合保险以及餐饮业综合保险等多款食品相关险种。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食责险在国内投保率仍不足1%,一年保费收入不到亿元,且投保的多为食品出口类企业。
究其原因,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是食品餐饮企业投保的意识不够,同时出于对产品安全的侥幸心理和成本方面的考量。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投保食责险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是所有企业想投保就能投保,保险公司会将一部分自身风险管控不严的食品企业拒之门外。我国餐饮及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小型企业数量众多,流动性大,这不仅使安全隐患增多,而且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以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面推广的难度。”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新京)
(责任编辑: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