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强。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会议上还提出将“按照监管药品的模式来对奶粉进行监管”。现时奶粉生产只有一个笼统的Q S认证,而药品管理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渠道分别有G MP和G S P认证。这个管理的跨越有多大?
药品级监管=全流程监管
然而,乳制品行业的行内人看来,要完全用药品监管的方式管控奶粉,实施的难度很大。乳业专家王丁棉对南都记者指出,如果要真正对奶粉实现药品级的严格监管,必须从原料到使用全面监控。
用药品监管的方式管控奶粉,目前管理有没有交集?一位熟悉药品生产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药品的监管是全产业链的监管,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渠道都有监管,首先是药品在上市之前需要经过审批,而且生产和渠道方面必须通过G M P认证和G SP认证,经过批准的药品才能得以生产和流通。此外,在原料方面,生产药品所需要的原料和辅料也受监管,其中原料药企业的生产线和渠道也需要通过G M P认证和G SP认证。而目前奶粉行业的监管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并且也没有相关的生产线和渠道认证,只有一个Q S认证。但这个认证是针对所有商品的,此外,对于奶源尤其是中小农户的监管比较松散。
监管难点仍在奶源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后继的一些风波,目前至少在生产环节上,很多国内企业的生产线都能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明一国际执行总裁林勇对南都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产品生产线都是按照G M P的标准建造的,设备也是采用进口设备,从生产的过程来看,虽没有通过G M P的认证,但现在涉及到奶粉,有上百个机构盯着,一年抽检几百次,生产过程中对于质量的管控,未必比药品要宽松多少。”
虽然目前的生产线并没有通过G M P认证,但是在林勇看来,一旦国家要求出台相关的标准,明一的生产线通过认证问题不大,“因为生产线都是参照欧洲的标准设立的”,林勇补充说道,而且包括贝因美在内的多个奶粉企业此前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了上述看法。
奶粉监管的重中之重,还是在于奶源,这已经是乳制品行业的共识。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在原料方面,药品尤其是化学药,原料一般是集中生产,而且原料的集中度很高,监管起来较为方便。而现在国内的奶源一部分是企业的自有牧场,这一部分监管起来难度不大,问题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一两百头的牧场,这些分散的奶源如果真正像药品那般监管起来,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