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国内乳制品企业来讲,我觉得不仅仅是一种焦虑,更可能是痛心。现在我们看到在市场本身整个恢复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无论是乳制品企业,还是乳制品相关的产业链上的所有的责任方,并没有让我感觉到诚心诚意的扎扎实实在做。也就是说,我们在乳制品的质量方面有多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检测报告,并不是说是很客观中立的一些中立方拿出来的一些报告。再有,或者说在奶源方面,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进步?在整个的制作工艺上,我们有什么样进步?如果每年一而再再而三的按照真实情况去宣传,那么这个声誉我想能够恢复,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跟我们的感觉度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马光远:为何不合格的奶粉能够在市场上堂而皇之的销售 出了问题以后我们才去追责?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觉得恐怕不能简单的用不自信来解读目前的情况,还是一个信誉修复的问题。也就是说,你要真的自信的话,那么这个自信应该建立在市场对你的认可,孩子的父母对你的认可。整个社会的舆论对你认可的基础上,没有这个认可,讲自信是没有意义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努力,国产品牌也有很多。并不是说所有的都是那种不好的,也有好的。但是由于某一家或者某几家太恶劣的行为导致大家对整个行业没有信任。这个行业的信任我想除了乳品企业本身做努力,除了我们社会舆论本身对它正面的东西进行正面的报道以外,更重要的一定还是要监管到位。我觉得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那些不合格的奶粉能够在市场上堂而皇之的销售,到最后出了问题以后,我们才去追责,这恐怕还是前置的监管环境我们没有做到。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讨论的乳品企业的标准问题,大家也非议非常多。
张鸿:国内的奶粉企业 打铁还要自身硬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最近有两个新闻让我特别的感慨。一个是新华社做了一个大头娃娃的新闻,在我们安徽阜阳做了一个大头娃娃十年的回顾调查,然后就发现当地的很多农民也自己咬着牙去买进口牛奶,当然他们也可能分不清哪个是真进口,假进口,但是一定是咬着牙去买,他们一个月才挣两千多块钱,要花五六百去买进口婴幼儿奶粉非常贵。还有一个就是,《焦点访谈》前几天在大街上到处去采访市民,很多市民都说我们孩子吃的是进口奶粉,然后后边会补一句不好意思,我们确实是吃的进口奶粉。其实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不好意思,该不好意思的不是孩子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所以归根到底是那句话,打铁还要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