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团结拼搏,砥砺奋进,在超乎寻常的困难下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委员依法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兴宾区社会各界大力援助、强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兴宾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公安干警,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兴宾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兴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仍是“短板”;产业层次水平较低,基地型、龙头型、产业型大项目偏少;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民生和社会事业增支刚性大,民生改善与群众期望仍有差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不少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富民强区”新跨越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要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要突出民生优先,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调整经济结构;要继续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结合我区实际,走一条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和绿色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兴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及来宾市三届四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我区“工业强区、农业稳区、商贸旺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坚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保障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左右,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开展“工业商贸会战年”活动,着重突破五个重点,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力争实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16.5%。一是突破存量企业。坚持把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工业强区的重要支撑,重点培育发展小平阳糖业有限公司、兴宾供电公司、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天成纸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为5~10亿元企业;把广西来宾市粤桂建材有限公司、广西双蚁药业有限公司等2家培育发展为1~5亿元企业。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重点扶植培育小型企业走进规模以上行列,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使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家以上。二是突破产业项目。突出抓好桂中门业项目、华达玻璃项目等14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强劲拉动作用。依托我区丰富的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滑石矿等矿产资源,打造石材开采加工产业,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三是突破产业转型。推动电力、冶炼、制糖及综合利用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化和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构建包括新型制糖产业、生物工程产业、食糖深加工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在内的糖业产业集群。四是突破园区升级。加快“一区五园”规划和建设步伐,建立城东产业园企业孵化器。计划投入3.18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并实现100%投产,力争年内引进大型工业项目10个,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着力解决我区工业用地瓶颈问题,积极争取扩大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把红河工业集中区打造为年产值超20亿元的产业园区。力争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亿元以上,增长10%,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五是突破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训,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依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蓝领工人队伍。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繁荣发展
以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稳粮、保蔗、增蚕”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科技化、特色化”,力争实现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进水稻新品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101万亩,粮食总产在29.5万吨以上。实施“千亩万吨”工程,着力提高单产,推广甘蔗间套种经济作物模式,糖料蔗种植面积达152万亩以上,总产量达750万吨以上,全年桑园面积要突破3万亩,力争蚕茧产量达到0.3万吨。抓好“菜篮子工程”,发挥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带作用,创建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秋冬菜、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名优食用菌等。加快花卉、林果、旱鸭等特色种养规模化发展。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遏制利用农保地种树的势头,坚守耕地红线。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引进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落实新引进规模养殖项目,壮大原有规模养殖企业,推进肉类屠宰厂建设;打造木材加工园区,做强林产工业。以土地流转为驱动,组建农业合作社8个、农业经营公司2个。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以上,达到农机化中级发展水平。三是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农民就业、创业针对性技能培训,培养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争我区建制村通畅率达到80%以上。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切实减少贫困人口。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力争实现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以上,新增节水灌溉和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万亩以上,解决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完成为民办实事30个村(屯)巷道硬化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