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谋划学科布局,要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要面向国际科学前沿,还要结合学校的基础与优势。我理解,有基础与优势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如果没有基础,就要看我们的战略判断。如果国家有需求,又是国际前沿热点,就要做出战略性的判断和前瞻性的布局。举个例子,我校以前没有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近年来引进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彭长辉教授,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在世界的学术竞争中,彭长辉教授署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在国际的学术圈开始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总之,有基础更好,即使没有基础,如果认准了,要超前地布局,大胆地探索。“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学科布局,我们要尊重传统,但不能拘泥于传统,不但要传承,还要创新,要解放思想,加强战略谋划,如果总是墨守成规、过于保守,永远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关于学科方向凝练问题,我在林学院做学科规划调研的时候提出,学科方向凝练要讲究科学性、严肃性。在《决定》中,各学科方向凝练作为附件列出了,请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审议通过之后,就是今后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学术资源分配、项目安排、人才工作的基本依据、唯一依据,要制度化、固定化。举个极端例子,即使要引进一个顶尖人才,但不在规划方向内,与学科发展主流方向不相符,原则上也不能进。我们不可能全面开花、包打天下,只能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提出,人才引进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意见非常正确。在今后学科建设与人才工作中,我们会认真贯彻这个原则,围绕学科抓人才,汇聚人才强学科。
三、在新的起点上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去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我们要按照国家要求,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今年也是学校研究生院成立1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回顾过去10年,学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第一,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在校学生规模是2003年的2倍以上,从很低的基数上迅速实现了办学规模上的跨越。
第二,学位授权点数明显增加。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数由2003年的24个增加到64个。
第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累计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获提名奖7篇。当年毕业研究生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EI论文由2003年的2篇增加到2013年的506篇。
第四,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累计公派865名研究生出国留学。外国留学生教育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研究生111人。
关于成绩,我不多讲了,大家都可以深刻感受到。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还存在那些问题和挑战呢?我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研究生教育理念落后,集中表现在对研究生教育性质理解的偏差,至少在部分导师身上还是很明显的。在2012年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中,我提出,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导师与研究生是科研上的合作者,研究生是导师科研团队的一员。导师是为了开展科学研究、完成科研任务而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把科研过程变成一种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知识探究中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存在认识上的滞后。去年我们搞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要求导师给学生发放一部分科研补贴,面临不小的阻力,因为部分导师认识不到位,认为给研究生发放科研补贴是学校的事。看一看国外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导师有科研项目才能招收研究生,发放科研补贴首先是导师的责任。当前随着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指标已经变得非常紧俏。我校指标有385个,相当于中国农大一半左右。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增加指标难度非常大,已经开始出现导师积极争取指标的现象。
第二,高水平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条件支撑不够,软条件和硬条件都有所欠缺。软条件是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方案,硬条件是指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实验室条件,两个方面都与一流大学还有较大的差距。
第三,生源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地域、待遇、培养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对其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生源吸引力不强。
第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培养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第五,就业指导支持不够。尤其是硕士生就业情况不理想。
第六,教育国际化水平不高。我在多个场合讲过,要准确理解教育国际化,不是简单地认为把学生送出去就实现了国际化,关键是与对方导师有没有科研上的合作,学生出去是不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科研任务。不客气地说,部分导师不具备培养研究生的根本条件,没有项目,没有实验设施,让学生自行联系海外联合培养,学生海外研究内容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造成学生不能按期正常毕业。对于这种现象,我坚决反对。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文件,王跃进副校长已经做了全面解读,我就不再重复了。在这里,我强调五点:
第一,进一步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明明白白地说,研究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队伍,是导师科研上的合作者,与本科生的身份完全不同。有了这个基本认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各种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导师科研项目资助制,落实导师作为招生选拔、过程培养、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地位等政策举措,都可以顺利实施。
第二,取消导师招生资格终身制,实行年度审核制。招生资格终身制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当年改革开放后不久,我国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博士生导师资格要由国务院学位办审批。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我们要尽快与国内外通行先进做法接轨,实行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让更多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导师招收研究生,以加快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