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的核心产业,是灌区发展的生命线,是职工增收的主渠道,如何让灌区农业突出重围、转型发展、焕发光彩,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在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征求专家和职工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科技农业、安全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的战略思路,为灌区农业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巩固发展科技这一看家本领。让科技贡献率转化为职工群众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是灌区农业始终如一的目标和方向。2014年,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重点在品种实验、栽培试验、科技示范、耕作标准四个方面抓起,建立田间地头课堂,让群众看得见、记得住、用得上。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技术指导作用,坚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嫁接高端科技,瞄准增收目标。完善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形成网格化科技带动效应,同时,对内“淘宝”,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把土方法、笨经验收集好、整理好、提炼好,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生动局面。要应用好“三推两早一达标”这一宝贵经验,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牢牢把握食品安全的生产源头关。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从保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全面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实施三控一监督。三控,即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三废污染;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添加剂过度使用污染;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一监督,即加强稻米生产监管,制订稻米生产安全规范,与相关部门联合,加强各个时期、各个环节的监测和检测,率先建立可追溯体系,从根本上把好安全关,让“灌区”成为绿色无公害稻米基地的代名词。
积极探索规模经营的有效渠道。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序流转,集聚生产要素,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出效益,加快灌区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培养职业农民、发展家庭农场、成立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科学合理利用耕地,借助合作经营有效解决生产要素之间的矛盾和不足,壮大规模,规避风险,让职工群众得到实惠。同时,重点把握好三个层次:成立合作社,解决地由谁来种的问题;合作社创办股份制加工企业或加工企业与合作社交叉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引进知名企业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实行借船出海的市场战略。
全面激活老品牌的新效应。目前,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辖区内稻米加工企业近100个,大米品牌150多个,存在生产规模小、精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为扭转这一局面,前郭灌区农垦管理局研究制订了品牌扶持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小企业间联合力度,积极申报“前郭灌区”地理标识,并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包装策划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把灌区大米安全、营养、口感好等优质特点转化成最佳卖点,形成价值可观的无形资产,让“前郭灌区”系列大米以全新的面貌拓展市场、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