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制裁正由“愚蠢”变“聪明”
时间:2014-03-29 16:37  浏览次数:

根据《联合国宪章》,实施制裁是为“维持或者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但令人遗憾的是,制裁的效果难如人意。例如,实施武器禁运是联合国最为常用的制裁措施,但有研究表明,联合国在上世纪90年代实行的武器禁运几乎全部失败。另外,制裁通常针对的是被制裁的政权或者独裁者,但在实际的制裁过程中,承担制裁后果的往往是该国人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因此,有不少人指责联合国的全面制裁是“愚蠢的”。

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在其《经济制裁与美国外交》一书中,也认为制裁几乎从未起过作用,既会给无辜人民造成很大伤害,也会给美国企业界、工人和对外政策的利益造成很大的伤害。说制裁从未起过作用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但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统计,美国单边经济制裁在20世纪70年代前成功率为60%,而70到90年代成功率仅为10%左右,冷战后更是呈下降趋势。

过去十多年,国际社会一直在想办法让制裁变得“聪明”——既有效又人道。1999年,联合国先后委托瑞士、德国和瑞典等国牵头进行专门研究。2001年底,瑞典邀请了海内外12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小组,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皮特·瓦伦斯廷教授领导,对“聪明”制裁进行全面研究,并于2003年提交了最终研究报告。所谓“聪明”制裁,就是把有限的制裁范围和制裁重点放在特定主体上,如统治阶层、官方机构、经济实体或个人。其手段包括:金融制裁、冻结财产、武器禁运、航空管制、旅行限制、外交制裁、特定领域的如石油或钻石贸易制裁等。

全面制裁与“聪明”制裁的区别在于,前者并没有过多考虑制裁的负面影响,而后者则时时监测以保证制裁目标没有偏差。相对“聪明”制裁,全面制裁往往打击面过大。此外,“聪明”制裁还特别强调对人道主义危机的评估。如被制裁国的经济状况、公共健康、食品安全与营养、医疗服务、饮水和卫生设施、环境、教育、弱势群体、基础设施、社会秩序与管理、人道援助等。(晓冬)

原标题 [制裁正由“愚蠢”变“聪明”]

以上内容来自: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纪博琪]




上一篇:科技部农村中心赴北京通州调研农业信息化工作   下一篇:冯仑谈政府边界:做好公共服务 减少直接GDP干预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