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对话马冠生:强化营养健康干预,从青少年抓起
时间:2014-04-11 06:54  浏览次数:

营养健康干预,从青少年抓起

——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 

  针对我国食物生产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等主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简称《纲要》)。如何根据《纲要》的要求加强青少年营养工作?如何处理好“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关系?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

  问:《纲要》针对儿童青少年提出了“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要求,我们该如何做?

  马冠生:《纲要》里提出了一个“三个三”的概念,一个是针对产品的,就是方便营养食品;另外一个就是奶类和大豆制品。在上一版《纲要》(2001-2010)里也强调了奶类和大豆制品的作用,这也是从国家整体情况来制定的。

  我们先说奶类,谈到奶类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钙的问题。就钙而言,我国的传统膳食结构通常以植物性为主,动物性为辅,奶类很少。居民每天的钙摄入量只有400到500毫克,而成年人的需求一般是800毫克,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来看,每天至少应该达到1000毫克左右,而依靠传统膳食显然满足不了儿童青少年对钙吸收的需要。

  不同地区的人群,增加牛奶的摄入量都有积极作用。就城市而言,我国居民奶类的消费目前还处在非常低的一个水平。超过75%的人不能保证每天喝奶,人均一天的饮奶量很少,明显不够。而农村地区就更低了,很多孩子都是在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后才喝上牛奶的,因此让农村孩子喝上牛奶意义重大,因为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不足等问题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严重。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婴幼儿及生长发育期间的儿童青少年,必须满足每天钙的摄入,一旦钙摄入量不足,骨骼的发育就难以达到最佳的状态,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骨骼健康,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或者骨折。

  我国的“学生饮用奶计划”主要是针对城市孩子的,实际上农村孩子更需要。农村孩子的营养现状一个是食物不充足,另一个是植物性食物占比重较大。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一方面要鼓励奶类的消费,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豆类的优质蛋白质含量是植物性食物中最高的,是物美价廉的营养食物,从提供蛋白质的性价比来看,豆制品的性价比无疑更高。

  应当指出的是,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但也还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不足。有调研表明,儿童时期微量营养素如铁缺乏,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较大影响,成年以后很难弥补,因此营养一定要从小抓起。当前城市孩子超重肥胖的比例增加非常快,这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超重肥胖孩子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孩子,出现了慢性疾病低龄化的趋势。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过去只在成年人中才有的慢性病,现在却成了肥胖孩子的“常见病”,以至于我国慢性病预防的重心向青少年前移。

  问:如何处理“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关系?

  马冠生:我建议将“学生饮用奶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传统膳食结构满足不了我们对钙的需要,如果在午餐时加上一盒奶,哪怕是150ml、200ml或者250ml的一盒奶,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营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满足他们钙的摄入。而从奶业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仅仅是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对食物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都有帮助。

  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在没有学校食堂的学校,也可以选择课间餐。但课间餐多在上午食用,因此要掌握好量,一旦过量了会影响学生中午正餐的摄入。现在有差不多10%的孩子不吃或者吃的早餐马马虎虎,这些孩子到十点之后肯定会饿,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在这时候给他加餐,效果一定好很多。但如果学生早餐吃的比较充足也可以不加餐,加餐不宜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有些地方如海南省每天补贴4块钱,其中家长自愿补贴1块钱,这种模式应该肯定。因为我们调查发现,如果完全不让家长加入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来不出资的话他可能会不珍惜,实际上政府投入一块,家庭投入一块是可以的。现实中,让孩子拿出一两块钱都是完全可行,因为即使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孩子都可以每天拿出一到两块钱去买小零食,家长会给他零花钱。

  问:营养与健康知识匮乏是长期困扰我国学校营养健康教育的难题,如何有针对性的加强?

  马冠生:每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从2006年起,每年都会出版《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今年我们将着重提出“食育”的概念。

  所谓“食育”,其实就是指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双重挑战,除了在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应把营养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营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针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丰富营养知识的“食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学生进行食物、食品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在日本有专门的“食育”课,并在2005年的时候颁布了《食育法》,这是日本全民的一个营养健康法。如果到日本学校看看他们孩子的午餐,实际上不是简单地吃饭,包括一开始感恩、合作、尊重等教育。在我国,则是通过两周一次的健康教育课“顺带”进行“食育”教育。为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食育”教育。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10日第4版




上一篇:盘点营养师最爱吃的8大零食有哪些   下一篇:能给我一个生二胎的理由吗?腾讯大闽网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