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兰州市威立雅公司苯超标的水厂4号自流沟附近已经被当地警方拉起警戒线,并注明“警戒线内,禁止吸烟”。
“拖住真相”的或许不仅仅是发布新闻的程序,还可能与自来水检测耗时较长有关
在处理“有毒自来水”事件时,除了保证正常用水外,多地选择对相关居民补贴水费
一些水污染事件处理结果不甚明朗。在处理直接责任人时,是否也应追究监管部门的责任
法治周末记者 高欣
4月14日,甘肃省兰州市“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故又有新消息传来。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威立雅公司)称,早在4月2日就对水质取样检测,但4月10日才正式确认自来水苯超标并采取措施,在前后8天时间里,兰州市民“有可能已饮用了苯超标的自来水”。
有报道称,4月14日上午,5名兰州居民起诉威立雅公司。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拒绝接受他们提交的任何起诉材料,因为公民个人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故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新华社曾报道,兰州此次水厂污染系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原油管道破裂所致,但这一说法遭多位兰州石化人士及兰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人士否认。
苯、三氯(苯)酚、邻叔丁基苯酚……近年来,一些专业化学物名称多次与“生命之源”亲密接触。而连续出现的“有毒”自来水之后,各地相关部门如何作出反应值得关注。
少有明确污染物认定
4月11日12时,新华社发布消息:4月10日17时,威立雅公司出厂水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22时自流沟(自来水一分厂与二分厂之间中间段)苯含量为170微克/升,11日凌晨2时检测值为200微克/升,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
3小时后,甘肃省和兰州市相关部门开始每两小时发布一次水质监测数据。
截至4月14日上午9时,兰州官方发布该市自来水检测结果,苯含量为零。至此,兰州市自来水全部恢复正常供水。
许多兰州市民将此次自来水污染事故,与3月初的同类事件联系在一起。
上月6日,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数日后,相关部门才披露,水出现异味是因氨氮值过高。经水务公司采取措施降低氨氮含量后,水质逐步恢复正常。
兰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盛介绍,苯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当人体大量高浓度吸入苯时,主要影响中枢神经;长期低浓度吸入苯时,主要引起造血系统改变。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陈保华称,苯的毒性比较大,自来水中苯超标,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不接触,更不要饮用。因为苯通过皮肤接触也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不建议人们用苯超标的自来水洗脸、刷牙、洗澡,小孩和老年人尤其如此。
在全国范围内,查明造成自来水不正常(尤其是有异味)的化学物并公布的,并不多见。
2月20日,上海崇明县多镇居民反映自来水发黄、有异味。两日后,崇明县水务局才表示,异味是因当地水厂取水口水源中的苯酚含量超标所致。此时水质污染已影响到10万居民。
2013年,杭州自来水四度出现异味,但环保部门数次检测后均称未发现指标异常。水务集团一度强调“杭州水质是安全的”、“但建议年幼体弱及老人饮用桶装水”。直到今年1月,有关部门才基本认定,引起异味的主要物质是低毒性有机化合物邻叔丁基苯酚。
检测时间和发布程序或“拖住真相”
从4月10日17时到11日12时,即从检测到有苯至消息公布,中间历经18小时(其中包括威立雅公司在10小时之后才向政府通报)。消息一出,立刻引发抢购矿泉水大潮。
事发后,兰州市政府迅速从周边地区调运饮用水,保障市民的饮水供应。当地还调集武警、消防等部门,为高坪地区和边缘地区定时定点拉运饮用水。但在之前那沉默的18个小时里,到底有多少兰州市居民喝了苯含量严重超标的自来水,并没有精确数字。
从以往报道看来,对自来水进行化学检验确实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
自来水检测并非就是在水中放入试纸,结果很快就能得出。真实的自来水检测,其实过程十分繁琐、耗时也相对较长。
一项最为基础的检测菌落总数指标的检测,从取样、到菌类培养、最后得出检测结果,仅这项检测就要花48个小时。据统计,如果要完成全部106项国标检测指标,至少需要两周时间。
对于兰州此次自来水污染事件的公布时间,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的解释是:“发布消息都有一定的要求,都有一定的程序来把握,有的单位有些程序是一定要到什么部门才能发布,它都是有规定的。”
上月事件中,威立雅公司和政府部门同样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直到市民反映情况30多个小时之后,兰州官方才通过微博发布第一条官方回应。据报道,有关部门还对无中生有、造谣的相关人员进行查处。
多地选择补贴居民水费
在一些“有毒自来水”的后事处理样本中,地方政府的应对和信息公开值得思考。
就在今年2月,持续了数天的上海市崇明县自来水水质异常事件发生后,崇明县政府称,根据对水源、制水过程等各个环节进行取样监测分析的结果,县内陈家镇水厂水源苯酚超标。
而与兰州此次自来水危机类似,崇明自来水污染真相水落石出也颇有一番周折。
从今年2月20日上午10时开始,崇明水务部门便陆续接到市民来电,反映自来水有异味。次日,崇明县政府通过其官方微博首次对居民反映的自来水异味情况作出回应。其表示,因近期咸潮入侵,导致崇明部分地区的自来水水质受到影响。而作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往年崇明岛受咸潮影响颇多。
但没过多久,崇明县有关部门更新信息称,此次引起崇明县内部分居民家自来水水质异味的污染源是挥发性酚。另据崇明县政府介绍,收到市民来电后,县水务局派人赶赴现场查勘,对原水水源、制水过程、出厂水水质等各环节进行取样、检测、分析,发现陈家镇水厂取水口水源样苯酚测定值为8微克/升,而国家标准限值为2微克/升以下,故初步认定该原水水源苯酚超标。
此次水质影响波及崇明县内陈家镇、中兴镇、向化镇、前哨地区,共10万左右居民。除了崇明县政府出动11辆消防车送水外,自来水水厂向县内陈家镇、中兴镇、向化镇、前哨四个地区的受影响居民,每户补贴5吨水费。
无独有偶,与上海崇明相似,镇江市政府“考虑到居民在排清管网末梢水过程中受到一定经济损失”,决定对所有市自来水公司供水居民户当年2月份当月水费减半收取。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曾经在自来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对相关居民进行水费补贴的还有江苏盐城、上海金山等地。
责任落实情况多不明朗
本次兰州自来水遭受苯污染的泄漏管道,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发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并未就此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有专家表示,原因查明后,在对直接责任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厉问责之外,也应该调查供水企业、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及其责任人是否存在失职行为。若属实,也应一并追究,因为这些部门共同承担着保障供水安全的重任。
然而,记者查阅现有报道,与多数水质被称“合格”同步,能明确查到责任落实的案例很少。
在去年的杭州的自来水异味被查明后,这起案件的系列案件在浙江省富阳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案企业之一富阳博新化工有限公司8名被告人,因非法倾倒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毒废水6300余吨受审。该案并未当庭宣判。
2008年1月,由于自来水二次加压蓄水池溢流管道止水阀失灵,致污水返流,辽宁阜新市太平区高德街高德花园小区发生自来水受污染事件,千余居民出现上吐下泻中毒症状。
事后,阜新市纪委、市监察局决定:对此次事件负重要领导责任的市自来水总公司总经理刘继顺,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免去总经理职务。并对其他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给予行政警告、记过或免职等处分。
但一些水污染事件处理却不甚明朗。
在2012年的江苏镇江自来水苯酚污染事件中,镇江自来水公司向海事法院起诉污染源——韩国籍“格洛里亚”号货轮;后续报道似乎止于“目前案件正在正常司法程序中”。
2013年11月29日,是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天。当日,某公益机构致信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建议删除责任约谈制度,并将自来水纳入食品安全法进行监管。同时,多位学者呼吁,要建立独立于地方水厂的专业水质监测机构,变水厂自检自测为第三方检测,水质检测数据及时向全社会公开。
有报道称,环保部已基本通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核心就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将消灭污染严重水体,并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人们期待,刚性的制度和法规能够带来放心水。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法制晚报》、《工人日报》、《检察日报》、《北京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东方早报(博客,微博)》、《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新华社、人民网(603000,股吧)、央广网、华声在线、东北新闻网、广西新闻网、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