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广东中山市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蔬菜价格稳供应足
时间:2014-04-22 13:39  浏览次数:

 

  蔬菜是居民基本生活必需食品,其价格变化牵动着居民生活的“菜篮子”,又影响到农民生产的“菜园子”,备受各届政府重视。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近日研究了2006 年至2013年间中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的鲜菜价格走势数据,并走访相关部门和种植户,探寻中山鲜菜价格的波动特点及背后的影响因素,为稳菜价惠民生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根据分析数据,2006年至2013年,中山鲜菜价格指数分别为 100.9% 、113.0% 、120.4% 、101.7% 、108.8% 、91.7% 、123.5% 和113.0% ,对 CPI影响较大。2006 年至2013年,中山鲜菜价格年均上涨8.7% ,累计上涨94.4% ,比CPI累计涨幅高72.2个百分点。价格波动特点

  ●鲜菜价格长期呈上涨趋势

  从同比数据看,在观测的96个月中,鲜菜价格有66个月上涨,29个月下降,1个月持平,涨多跌少。

  2006年至2010年,价格涨跌互现,以涨为主。2006年,全市鲜菜价格涨跌总体平稳,2007年至2008年,价格向上拉升态势明显,24个月中有20个月价格出现上涨,其中16个月涨幅达两位数,最高同比涨幅超过50%。即使是CPI出现回落的2009年,鲜菜价格在出现三次较大降幅后,又再度企稳回升并延续至2010年。

  2011年,价格以降居多。2011年鲜菜价格平稳回落,全年有10个月同比价格出现下降,最高跌幅至20.7%,全年价格下降8.3%。

  2012年至2013年,价格继续上涨。从2012年起,鲜菜价格再次进入上升通道,除10月份同比略有回落外,其余月份均为上涨,且有9个月以两位数的涨幅速度上涨,是八年间涨幅最大的年份;2013年,经过上年度快速的拉升,鲜菜价格继续向上,全年“九涨三降”,攀升至8年最高位。

  ●短期规律性波动明显

  鲜菜价格走势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从月度数据看,每年4月份前(含4月份),或因春节因素,或因持续阴雨天气,鲜菜价格会出现较大涨幅;6月至9月,由于台风、强降雨现象增多,价格通常出现上涨;10月至年末,由于天气以晴好居多,蔬菜生长周期缩短、产量大,供给增加,价格相应下降或维持一般水平,直到春节或阴冷天气再开始新一轮的价格波动。

  鲜菜价格呈现较大幅度波动走势。每年均出现月度鲜菜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在2006年至2008年间和2012年至2013年间表现得较为突出。2006年至2008年间的36个月内,月度价格涨跌幅度超过10%的月份达18个月,价格最高上涨51.4%,最低下跌32.6%;2012年至2013年间的24个月内,月度价格涨跌幅度超过10%的月份达12个,价格最高上涨42.9%,最低下跌20.9%。

  ●鲜菜价格走势对CPI影响较大

  蔬菜是重要的刚性消费食品。在现行CPI调查的八大类居民生活消费中,食品类权重最大,而鲜菜在食品类所包含的56个基本分类中,权重位于前列,其价格较大的变化幅度对食品类的价格波动作用明显,进而对CPI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测算得鲜菜价格与CPI各月环比涨跌幅的相关系数为0.69,呈极显着相关关系。

  从年度数据来看,从2007年起(2011年除外),鲜菜价格对CPI向上拉动力较大,尤其在2012年至2013年,中山鲜菜价格分别上涨23.5%和13.0%,对CPI的向上贡献率分别达到23.5%和22.5%。价格波动因素

  ●蔬菜种植“看天吃饭”

  近几年,中山蔬菜复种面积维持在35万亩左右,年产量约50万吨,由外地调入中山的蔬菜量约为10万吨,对外供应蔬菜量约为10万吨。按中山常住人口317.4万人、人均年消费蔬菜量107.4千克 (数据来自2012年中山城镇住户调查)计算,蔬菜的总供给满足需求。

  天气变化是导致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因素。蔬菜种植是“看天吃饭”的弱质行业,天气对其价格影响直接、明显,而且快速,这使得蔬菜的供给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数据显示,只要持续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中山的菜价便会跟着“变脸”。如在2013年4月份,由于持续阴雨天气,造成蔬菜生长周期加长和部分菜地烂菜,叶菜上市量大减,价格飙升42.9%,5月份天气晴好价格骤降20.9%;8、9月份遭遇台风多发,菜价连续两个月上升,分别上涨16.1%和13.7%。

  ●“小而散”种植抗风险能力低

  中山蔬菜产业近年取得长足发展,但仍以千家万户“小而分散”的种植模式为主。据统计,2013年中山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8.3万亩,但生产面积超30亩以上的仅20个,合计面积约4000亩,仅占全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的4.8%。小规模种植户多以外来人员夫妻搭档经营为主,经营面积达5亩已算难得。

  中山调查队分析称,小规模分散种植导致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低。由于资金及水平的局限,种植户较少研种新品种及实施推广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技术,另外,农药施放等问题难以监控,导致质量和食品安全难以监管,产量难以提升,且极易受天气变化影响。二是容易出现盲目种植。种植户种植品种趋同性较高,“大路菜”较多,种植户依靠自己对市场预期的判断确定种植意向,有限的市场供求信息使他们往往根据上年或上季的价格,或参照邻近种植户的选择“跟风”种植,容易造成同种蔬菜集中上市或稀缺的情况,导致结构性供给失衡,引起价格较大起落。三是中间收购商在议价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在以中间商收购为主的流通模式中,小规模种植户信息有限,销路有限,只能被动接受收购价及收购量,种植户利益难以得到保证,也不利于蔬菜销售量和价格的稳定。

  ●流通环节多抬高菜价

  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蔬菜在生产和流通中的成本费用也水涨船高。在生产方面,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价格和人工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直接增加了蔬菜的生产成本,而地租的上涨成为种植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成本的上涨较大地抵销了收购价增长带来的利润。

  在流通方面,从田间到餐桌,大多是经过这样几个环节:菜农-地头收购商贩-批发交易市场-送菜商贩-农贸市场-居民消费者,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发生相应的费用。据估算,运输过程中的各种损耗约20%,加上各种费用如包装费、路桥费、零售市场摊位费等,最终将计入零售价,进而推高零售价。

  据中山调查队了解,部分小规模种植户就近直接出售蔬菜,收益尚可维持正常生活,且随着近年菜价的上涨,利润小幅增加,但如果蔬菜由菜贩收购,收益则相应减少。建议




上一篇:宁陕召开2014年国卫表彰国园冲刺省文启动工作大会   下一篇:男性乳腺癌发病趋势上升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