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经“西湖龙井资讯平台”修改,原题《将“欧盟标准”作方向 贵州茶叶逆向抢占国内市场》。)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4月23日讯:贵州茶产业“醒水”晚,已是整个贵州茶产业的共识。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贵州也在大力发展茶产业,比起为他人做“嫁衣”,贵州茶人更希望黔茶能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如何能在以浙江福建品牌为主的茶产业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贵州茶人的答案是“高标准”的产品,在国内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情况下,贵州茶人将“欧盟认证”当做了新方向。
获认证茶叶一半用来出口
贵州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绿茶产品,是我省目前唯一一个通过欧盟认证的绿茶产品。认证不仅让“绿宝石”顺利走进欧盟、香港等地的市场,还让他们获得了星巴克的订单。“我们今年的绿宝石出口订单有50万吨,明年能达到100万吨。”昨日,贵茶公司市场部副总经理曾文忠向早报记者介绍,这些出口订单额占到了总产量的一半。
曾文忠说,取得“欧盟认定”,不仅是为了便于出口,还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市场。“我们要让国内的老百姓觉得,公司在对待内销和出口的产品质量上是一视同仁的,在国内一样能喝上放心茶。”从消费的层面上来看,欧盟市场主要消费的是中端绿茶, “绿宝石”高端产品还是需要国内消费者买单,而高标准就是“绿宝石”打开国内市场的王牌。
贵州贵茶公司的基地选址在省内的花溪久安乡、雷山县、风冈县等地,这些茶叶产地处于我省的不同方位,“他们的选址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这让黔茶人对茶叶的原料更有信心,好原料、高品质是属于黔茶人独特的信心。”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贵茶公司的举动,无形中给黔茶人注入了一股动力。
贵州中低端茶的新出路
在贵州茶产业市场上,名声比较大的有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等品牌茶叶,但从这些茶叶面向的主要是高端市场,采用的原料也都是清明之前的春茶茶青,茶青为一芽一叶甚至是独芽。“这样的产品就很难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产量低,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年之中,春茶尤为昂贵,而夏秋茶则很难有市场。都匀市摆忙乡的茶农就一直面临着夏秋茶收益低,招不到工人采茶的困境,“一般采茶时节为3到11月,但在我们这里过了5月就很少有人采茶了。”摆忙乡人大主任吴敏章说。
另一方面,省内的高端茶多采用手工制作,对人力的需求巨大,所以常常会面临春茶没能及时采摘,或是茶青太多无法及时制作成成品的尴尬。“‘绿宝石’采用的是一芽二叶的茶青,原料不会局限于春天,春秋夏三季都可以生产。”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茶叶产品能获得认证,不仅为黔茶发展指出了一条路,也能实实在在增加茶农的收入。
获得认证并不容易
“想要获得‘欧盟认证’,一是原料要绿色,二是生产过程要标准化,保证口感的统一。”曾文忠说。
让原料绿色,是目前黔茶人正在做的事。“在茶叶产地,我们基本上都成立了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一是帮助茶农增加收益,二就是为了统一管理,实现茶叶原料的绿色。”省农委负责人表示。
原料的绿色化,要求茶农在管护茶园的过程中,不能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和杀虫剂,只能使用指定的有机肥、生物杀虫剂,还要在茶园使用粘蚊板等,通过物理方法杀虫。“这点大多数地方都做到了。”该负责人说。
而要实现标准化的生产还需要一个过程。以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为例,他们的生产线是从日本引进的。“从原料筛选到产品成型,全部是由机械完成。”凤冈贵茶加工厂厂长陈万能说,这条生产线一次可以处理3000公斤左右的鲜叶,从茶青变成成品大概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在这8个小时里,只需要5个工人监管。
“而在以前,要处理这么多茶青至少需要30个人,而且24小时也未必做得完。”陈万能说,以前贵茶公司的茶叶生产,和许多黔茶生产厂家一样,采用单机操作,生产的进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成品的口感也很难保持一致。而从日本引进的这条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误差仅有1℃左右,这能让不同批次的产品保持相同的口感。“欧盟市场看重的就是茶叶口感的稳定。”曾文忠表示。